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观察与思考】 作者:张培丽(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这为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这是工业革命以来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体走向现代化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出的基本特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我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作用,迅速发展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自2010年首次超越美国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首位,占全世界的比重约30%。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夯实制造业坚实基础。 数字经济的发展没有改变制造业在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地位。目前在数字经济的构成中,数字产业化仅占15%左右,产业数字化占比高达85%左右。因此,产业数字化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发展数字经济更加离不开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因此,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成为数字经济下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运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使传统制造业脱胎换骨蝶变为先进制造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就必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只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才能锻造出新时代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其次,当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发展战略、出台鼓励政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必须抓住先机,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在新领域新赛道赢得竞争优势。应当看到,我国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具有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的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制度优势,有能力也有信心进一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抢占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第一,科技创新催生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创新成果在制造业应用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科技研发和设计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关键内容,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要素,只有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改造传统制造业,才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催生出先进制造业。同时,也只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牢牢掌握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科技创新必须用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应用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才能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我国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为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战场。 第三,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基于制造业经验的专业知识,通过应用研究与开发和生产过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带来在生产技术和产品等领域的创新。因此,制造业是技术革新的策源地,制造以及相关的研发活动是创新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比如制造业中的焊接、高空作业等高风险工作环境和对精准度要求极高的场景中,对以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有着巨大的需求,因此在智能产品培育中,该领域也被作为重点先进制造业领域进行产业规划。 第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形成良性互动。作为物理载体,芯片性能直接决定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上限,技术进步直接催生和推动了高端芯片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芯片运算速度的不断提高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数据、算力和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要素,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落地应用,算力成为关键,这就导致对产业上游的算力和算力基础设施需求的指数级上升,并要求更强的硬件支持(GPU/TPU),这进一步增加了对半导体设备产业上下游零部件及系统等先进制造业的需求。 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先进制造业 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高端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进口的集成电路总量为5492亿块,同比增长14.6%,全年进口总额为3856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尽管我国芯片出口也快速增长,但贸易逆差仍高达2261亿美元,表明我国在高端芯片领域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随着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逐步取得突破,高端芯片的国产替代能力将不断提升,这在减少对外依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同时,也将带动国内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附加值。202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6.3%。这意味着,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巨大,但目前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应对成本上升和需求变化的能力还不够强,这导致一些制造业企业在面临成本上升和市场急剧变化时,要么选择向成本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转移,要么在竞争中破产倒闭,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制造业的基础地位。因此,必须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制造业门类非常齐全,现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过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质量发展就要体现在这里。”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占领未来竞争高地。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脉搏,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大部分都是高端制造或者与高端制造紧密联系的上下游产业,这就要求既要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集群发展,也要建立未来产业的投入增长机制,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其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分工深化和细化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制造业的中间需求,生产性服务业贯穿制造业全产业链,对于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应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知识产权、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5日 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