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回复: 0

[已见刊稿件] 原点思维:更易抓住问题核心

发表于 昨天 23: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点思维:更易抓住问题核心
◎卫红霞
“上个月,班组碰上了老旧轧钢设备频繁故障的大难题,在我的提议下,运用原点思维,顺利找到问题根源,通过加装辅助装置解决了难题。”前不久,笔者与钢铁企业职工郭强微信交流时,他难掩激动地分享道。“真棒!你能详细说说吗?”听他这么说,笔者急忙追问道。随着交谈的深入,笔者了解到,郭强凭借原点思维,3年成功完成了8项创新成果。从郭强的经历不难看出,原点思维绝非偶然奏效,而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创新思维方式。
那么,究竟什么是原点思维,它为何能助力郭强在技术创新中屡获突破?原点思维是一种回归事物本质、追溯问题根源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回到问题的原点,重新审视问题的本质特征。这里所说的“原点”,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根源以及基本原理。在企业班组技术创新中,原点往往体现为工作的根本目标与需求。因此,原点思维能够帮助班组职工拨开复杂表象的迷雾,精准抓住问题核心,进而找到创新的突破点。郭强回忆解决轧钢设备故障时说:“当时车间的老旧轧钢设备故障频发,反复检修都无法彻底解决。我们从设备最初的设计原理出发,重新梳理故障原因,发现是传动系统设计存在缺陷,便通过加装辅助装置解决了问题。”
郭强的成功并非个例,在《班组天地》杂志的众多创新报道中,原点思维早已展现出强大的普适性。以2024年第7期《刘大庆创新工作室:把问题吃透》一文为例,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机电公司机械五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刘大庆,为解决冷床收集能力严重不足、设备故障高发的难题,带领工作室成员运用原点思维,多次深入现场调研。他们发现,随着冷床工作频率的增加,传动螺纹钢齿条下的长轴偏心轮故障频发,且更换过程耗时费力。针对这一问题,他们采用剖分式偏心轮在线更换的方法,将长轴偏心轮的更换时间从12个小时缩短至3个小时,彻底解决了轧线设备因冷床问题频繁停机的难题。从轧钢设备到冷床系统,不同的场景却因同样的思维方式收获显著成果,这充分证明原点思维在班组创新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班组职工该如何运用原点思维呢?对此,郭强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他说:“运用原点思维,第一步要明确问题。找出技术创新面临的难题,判断是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还是成本过高等问题。第二步是追溯原点。运用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三步是构思方案。从问题根源出发,大胆设想各种解决方案。第四步是验证实施。对构思出的方案进行评估筛选,选择最优方案并付诸实践。”这套方法逻辑清晰、步骤明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过,在运用原点思维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警惕的“陷阱”。“回到原点”并非否定现有成果,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班组职工应学会辩证看待问题,既要尊重过往经验,又要勇于突破传统。
事实上,原点思维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精准定位问题上,更在于它能显著提升创新的效率与成功率。以2024年第10期《有了它,皮带撕裂事故再也不会发生了》报道为例,平煤神马集团股份五矿皮带一队维修电工班职工李晓刚,为解决皮带防撕裂保护装置误报警的难题,从装置结构入手,找到触点易受潮、灵敏度低、保护层易磨损等问题根源,然后研制出防水、防爆、防尘的新型皮带防撕裂保护装置,有效预防了皮带撕裂事故的发生。这一案例再次印证,能否准确找到问题根源,是运用原点思维实现创新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原点思维为班组职工提供了一把抓住问题核心、找准创新方向的“金钥匙”。然而,要将这把“金钥匙”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案,班组职工还需打破常规思维,从基本原理出发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原点思维的优势,为班组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