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天,我们到黎钦线进行日常巡飞,大家注意飞行规范和安全距离。”7月15日,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钦州工务段无人机班班长黄俊翔在班前点名会上布置任务。 进入主汛期后,广西沿海地区降雨频繁,钦州工务段将科技融入防洪各环节,组织无人机班加强航拍巡检密度和分析准确性,以新质生产力筑牢安全防线。 作为线路安全的高空“千里眼”,该段无人机班每季需完成管内773公里线路的航拍巡查任务,对重点区域进行3D建模,通过影像对比精准捕捉环境变化。就在前几天,黄俊翔和钦州高铁路桥车间副主任易海晨在对第一、第二季度无人机航拍视频进行比对分析,及时发现了邕北线沿线有2座山体存在危石的安全隐患,获得单位2万元奖励。 图为钦州工务段党委书记和段长给发现危石隐患的黄俊翔和易海晨送去奖励。韦迪泷 摄 时间回到6月24日,当天上午9点,黄俊翔跟往常一样,仔细回看前期航拍画面。当看到邕北线K89+800~K90+000一处山体时,黄俊翔发现了异常。通过与一季度的航拍视频对比分析,发现该区域因前期山火导致植被大面积损毁,山体岩石大面积裸露,部分石块位置紧邻铁路防护栅栏,存在滚落风险,直接威胁下方高铁线路安全。 邕北线是北部湾的热门旅游高铁线,动车组开行密集,如若危石滚落到线路上,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里,黄俊翔心里一惊,立即制作详细的季度航拍卡片向段路桥技术科报告情况。 险情确认后,钦州工务段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钦州高铁路桥车间副主任易海晨带领技术骨干赶赴隐患点。 “黄昌民,你负责清点散落的石块,黄涛,你负责大块的,我和陆工长上山顶勘察下危石的分布情况。”易海晨指挥着大家分工协作。经现场勘查确认,山体坡面陡峭,大量松散石块及部分大型危岩体稳定性极差,随时可能有滑落的危险。易海晨迅速将详实的现场情况、危石分布及风险等级信息反馈给路桥技术科。 应急响应随即升级。20余名抢险人员被快速调集,携带挖掘机、破碎锤等专业设备火速增援,广西沿海铁路公司与钦州工务段各级负责人同步抵达现场指挥。经实地勘察与紧急会商,确定了“先应急排险、后根治加固”的科学处置方案。 图为抢险队员打钢管增设临时竹排进行防护。易海晨 摄 “大家马上行动,先把散石收集起来处理。”易海晨组织抢险人员沿着陡坡进行人工清理、转运坡面散落石块。烈日下,汗水浸透工装,尘土沾满脸颊。“累点不怕,动车安全运行最重要!”职工蒋旺树抹了把汗,继续埋头搬运。每移走一块碎石,都意味着风险降低一分。 与此同时,抢险人员针对暂时无法移除的大型危岩体,采取严密的临时支撑加固措施,使用钢管进行固定,并增设临时竹排进行防护,及时有效地防止了石块滚落。 为确保风险可控,该段实施24小时不间断现场值守,并安装4套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画面传输至段调度指挥中心,进行“人工+智能监控”的全天候监控预警,全面覆盖无死角。 为彻底消除隐患,该段还同步制定并推进长效整治方案。在山体中部增设两道被动防护网,拦截滚石,山脚处增建拦石墙与钢轨栅栏;同时,对不稳定的山体危石采取机械破碎清除或锚杆主动加固措施,并增加主动防护网,全面提升山体稳定性。 目前,应急排险任务已基本完成,长效整治方案正有序实施。暑运大幕已拉开,该段路桥技术科科长梁福钊表示,将持续严格督导整治进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地见效,为高铁和旅客列车平安出行提供坚实保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谢四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