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回复: 0

古昆仑山不止一处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学术争鸣】
  作者:武锋(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昆仑石刻”引起学界热烈讨论,可称是一次“重大公共考古事件”。大多数学者的目光聚焦于石刻文字的真伪,而忽视昆仑山可能不止一处。仝涛研究员认为古昆仑山为青海星宿海周邻山脉,揆诸史实,这个结论并不周全。石刻文字即使为真,也不能把古昆仑山地名“唯一化”。
  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木吉乡拍摄的昆盖山“十八罗汉峰”。新华社发
  古昆仑山有多个地方,这在古代学者那里是很清楚的。宋末元初著名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卷十六《考史》中称:“《张骞传》:‘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并引《博雅》《通典》《后汉书》等有关论述。通过王应麟所引所论可知:
  第一,昆仑是河源所出之地,它存在于偏远的西北或更上游的某地,满足这些条件的地方有新疆和田、甘肃酒泉、青海西北、西藏西南。这四处都是古人认为的昆仑所在地,都可能有名为“昆仑”的地名出现。杨宽在《西周史》第四编第六章《〈穆天子传〉真实来历的探讨》中考证认为,祁连山是昆仑山所在地,这与甘肃酒泉说观点较为接近。
  第二,不同时代的人对昆仑山所在地有不同的看法,昆仑山一名是变动的。汉代人认为昆仑山是指新疆和田、甘肃酒泉或青海西北,唐代人认为昆仑也有可能在吐蕃。虽然传说和现实有可能混淆,但至少在古人眼里它非指一处。
  如果青海扎陵湖石刻文字为真,也只能说明古昆仑山所在地确实有青海一说,但不能因此否定其他地方的文献记载。所谓“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的说法,略有不妥。
  钱穆曾著有《提议编纂古史地名索引》(以下简称《索引》)一文,载于《古史地理论丛》,其对地名研究的贡献非常大。文中谈到,古代地名变化很大,需要慎重对待,并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衡山”,他认为只是一排横列的山,凡是横山都可以叫衡山,后来此名成为专名,落到湖南衡山上。钱穆还总结出地名演变的两条规律:第一,地名变动往往与移民有关,移民到新地会用旧地名来称呼。一般来说,地名相同,往往文化较先之地域的地名在前,而文化较后之地域的在后;文化较先的地域变动剧烈,往往有新名来取代旧名,而文化较后的地域因变动较少,原先的地名比较固定而成为专名。第二,本来是一个地名,因语言文字的转换而写成两个以上的地名。
  这个观点用来分析古昆仑山地名的演变也很有价值。
  先看第一点。古昆仑山本是先秦东方一些文化较高的国家想象出来的理想圣山,为了保持其神秘性,只能将其推到极其偏远、人迹罕至、地势甚高的地区。同时,时人想象出了很多美好的自然和地理景观。西北之地远离中心文化区而不被轻易找到,成为古昆仑山想象中最常出现的地方。西北地域广大,很多地方符合人们对昆仑的想象,故而多地都有古昆仑山的说法。这说明古昆仑山的称呼,最初是一个“通名”,新疆、甘肃、青海等地都可以使用,但经过长时期发展,这一通名逐渐固定在现今的青海地区,成为专名。
  再看第二点。古昆仑山有多种称呼,比如“崐崘”“昆陯”等,可以看作在流传过程中因语言文字的差异而发生了变化,因而有多个名字出现。
  所以,青海扎陵湖石刻即使为真,也只能说明青海是古昆仑山所在地之一,而非唯一。最后引用《索引》中的文字以作结语:“考论古史地名尤关重要的一点,即万勿轻易把秦以后的地望来推说秦以前的地名,而应该就秦以前的旧籍,从其内证上,来建立更自然的解释,来重新审定更合当时实际的地理形势。”
  (稿件统筹:光明日报记者 王笑妃、杜羽、陈雪)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8日 08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