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简述宋杰 “三重奏”山水画法
《山东工人报》(2025年07月18日 第A4版)
奇峰俊秀
在当今步入数字绘画时代的新起点上,在人工智能绘画技术迅猛兴起的新态势下,如何坚守中国传统绘画的本心并与时俱进,继续攀登中国画发展的新高峰?走访烟台市蓬莱区美协主席宋杰,他的 “三重奏”山水画法使我眼前一亮。
生活于蓬莱山海仙境之中的宋杰,自幼便在这优美风景熏陶下接收了天地之灵气。他学画之初,在当地文化馆迟桂明老师的指教下,从学速写入手,数年间画了几十本速写,练就了对物象结构比例的精准把握和用线条绘造物像的能力。参加工作后又随中央美院李铁生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黄格胜教授学习,在名师指导下临摹传统,并将速写技艺转化为中国画水墨写生的方式,进而步入直面写生即创作的跃升阶段,靠面对物象用毛笔直接创作,成为他近年最独具风格的作品样式。
《太行大峡谷》是宋杰历时一个月,在山西长治写生时所画的长达20多米的一幅长卷。他初到此地后发现大峡谷绵连几百里,便选择最易入画的谷口大河村起笔写生而直接成画:山脚下的观音堂和村房农舍,与山崖之上矗立云端的宝塔俯仰相对,形成大山、河流与平原小村的相呼对应,而后几座山峰又如一条巨龙在画幅上交错连绵,起伏腾跃。长卷的中部又有古寨古木,青砖石垒点缀其间,横式行走的山势与竖式巍立的绝壁时而交错,时而转换,云烟围着山峰弥卷缠绕,犹如仙境再现。还有他长达60米的《紫金山大峡谷》,长达100米的《醉美漓江》等写生长卷,都充分展现了宋杰立足高远、胸怀宏阔的艺术视野和驾驭笔墨、挥洒情感的绘画技艺,其清新雅正、贴近生活的画风和意境,给观者带来了不尽的愉悦和美好的享受。
纵观宋杰山水画创作历程,深深感觉到是其在直面自然物象时所产生的热烈情感表达和心灵传递的愿望,成就了他的绘画程式。他认为,一个画家只有对所表现的物象具有了强烈情感和表现欲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与绘写的物象和二为一,才能通过心灵迹化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才能实现自己借绘写物象传达出自己最初的情感,与观者产生心灵共鸣。
宋杰从速写到国画水墨写生再到面对物象直面创作,坚持走的是一条以笔墨为魂的传统之路,走的是一条从石涛 “一画论”到黄宾虹“五笔七墨”的凝结着东方哲思、审美智慧的探索之路,其所形成的自己的笔墨体系是他心性之道的不断延伸。
宋杰山水画演进之路的成功突围,还有着两项独特的因素,一是他 “以书入画”的特殊技艺;二是他依靠人文学养对画作意境的升华之功。宋杰自幼随父学书,后多年拜师名家练就了多种书体的坚实功力。他在山水画创作中将书法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使画作呈现出独特的笔墨韵味和艺术风格。其以书入画的中锋用笔表现出了线条的圆润和挺拔,侧峰与偏锋的运笔则增添了线条的灵动和飘逸,多样化笔法运用,使画面中彰显出了线条力度、韵味和质感,既使他面对物象直面创作时达到了笔随心走、运用自如的况境,亦让人从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自然山水之美,让人体会到了书画同源、相互交融的艺术内涵。
赏读宋杰的一系列作品,欣喜地看到他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的美学特征,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创作方法论:现场写生、直面创作保证了艺术与自然的鲜活联系;书法用笔奠定了表现形式的质量基础;文化学养则提升了作品的精神高度。这种 “三重奏”画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了他艺术创作的良性生态。他的作品既是对祖国山河地域山水的人文诠释,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演绎。 李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