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矿山那座客运火车站“陶阳站”(图7幅) ◎张修东 夏雨淅沥,潮湿我心,空气却清新多了。我和妻子撑起雨伞,漫无目的地顺着社区以南的水泥路,走走停停。突然,一列装载煤炭的列车拖着长笛,打破宁静,从眼前呼啸而过。一抬眼,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矿山那座客运火车站“陶阳站”。 陶阳站高踞坡上,被绿植包围,孤零干瘦,像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矿工。失去了烟火气的客运小站,眼下显得死气沉沉。 看守道口的师傅对我说:“陶阳站关门了,说明咱矿区也与时俱进了。再说,这条铁路还在运煤,依然有价值。” 货车走远,铁道栏杆收起,从我身边倏然而过的是一辆接着一辆的小轿车。我知道,心中存活的那个生机无限的陶阳站,已成历史。 妻子说:“还记得不,那些年咱们矿上的人出行,外省的职工回老家,大都是乘坐这趟客车。去泰安购物,转站济南,再去更远的地方,这是起点。” 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我们旅行结婚时的影像。上世纪90年代初,工作第10个年头,在矿长办公室做秘书的我,找到了心爱的人。婚期临近,我和妻子商议,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结果一拍即合,家人也非常支持。 结婚那天早上,天朗气清,我和妻子在婚房里各吃下一碗面条加两个荷包蛋,弟弟护送我俩赶往陶阳站。不算敞亮的售票厅里,一位认识的工友也准备外出。“旅行结婚啊,祝你们新婚快乐!”他是送给我俩祝福的第二个人。我和妻子麻利地从衣兜里掏出喜糖,递了过去。“咱也沾沾喜气!”工友笑成了一朵花。 这座客运小站,承载了我们那一代矿工诸多回忆。去泰安城购物,早出晚归,一趟采购就能满足好久的新鲜感、成就感。在公交车车次少、单位公车都是攒好多事儿才派一趟公差办理的日子,这列绿皮火车经过的“陶阳站”人群熙攘,对便利矿工的生活功不可没。 有一次,同做过多年煤炭运销的岳父说起这座客运小站。他说,当时就是看着职工和家属外出以及联系业务时出行太不方便了,这才和矿领导汇报,由上级部门牵线,申请开通了陶阳站。 我知道,这是泰湖铁路线(泰安至湖屯)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站,短时间的停靠,打通了陶阳煤矿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在当时,不是每座煤矿都开通客运小站的,生活在陶阳煤矿,确实算幸福了。 “要是早早开通这个小站,我们那批工人也不至于坐闷罐车来报到啊。”岳父跟我说起那段往事。“才建矿时,我们从淄博矿务局双山煤矿整体迁移来到陶阳煤矿,从那条运煤铁路十几里外下闷罐车,一路步行来的。”后来我也从事过煤炭营销工作,清楚地知道,这条铁路,靠一间“联运办公室”与穆庄站调度联系,也算一座货运车站了。“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整列的煤炭货车冒着黑烟,走出矿门,去支援祖国的建设,我的心里满是自豪。 沿着钢轨石子下的羊肠小道一路前行,将身后那座曾经热闹的陶阳站甩得老远,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忆成追忆。这座客运小站依旧矗立,而绿皮火车却不见踪影。不说矿井在衰败,不说客运亏损,我想得更多的是:交通工具的变迁,出行方式的更迭,引发了矿山客运火车站按下“暂停键”,看似萧条,实则是更换门庭,在跟紧时代前进的步伐呢!顿时,我增添了高兴起来的理由。 图1:运煤列车呼啸而来 图2:陶阳煤矿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图3:作者岳父(左)介绍客运火车站的历史 图4:陶阳煤矿志(1965-1990)中对陶阳火车站的记载 图5:曾经的客运火车站 图6:通过铁路道口的轿车 图7:鲁中能源新陶阳矿业公司(前身为陶阳煤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