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们不是对手,是彼此的安全后背”(图2幅) ◎郑珊 顾阳 “面罩头带再拉紧些!跑向担架时注意重心,别让空呼罐撞着腰!”6月的江苏洋井公用管廊有限公司应急训练场,热浪裹着蝉鸣,巡检三组组长宋祥豪带着组员孙瑞反复打磨“佩戴空气呼吸器80米担架救人”的每一个动作,不断提醒说。作为洋井集团第四届应急技能运动会中管廊公司唯一一支参赛队伍,他们的备赛日常,正是公司“以练促学、以学强安”安全理念的生动体现。 从“被动练”到“主动学”:把赛场当战场 今年5月,洋井集团下发《关于举办第四届应急技能运动会的通知》后,管廊公司第一时间响应,从20名巡检员中选拔出实战经验丰富、学习能力突出的班组长宋祥豪和一线巡检员孙瑞组成参赛队。与往届不同,今年的竞赛科目——空气呼吸器救人、防烟雾面罩灭火、消火栓打靶,全部对标管廊运维的真实风险场景:蒸汽管线泄漏需穿戴空呼救援、危化品区域火灾需防烟雾防护、管廊架消防需精准射水……“这不是为赛而练,是为战而学。”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于世震强调说,“我们要让队员在训练中把赛场规则转化为安全本能。” 备赛初期,孙瑞曾因空气呼吸器穿戴步骤不熟练吃了不少苦头:第一次训练时,他急着跑向担架,却漏掉了检查气瓶压力的关键步骤,被裁判裁定加时2秒。“师傅说,实战中少一步检查,可能就会因气瓶压力不足导致救援失败。”孙瑞翻出随身携带的记着空气呼吸器穿戴12个步骤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操作手册》说,“现在我闭着眼都能背——检查部件→开阀测压→背气瓶→扣腰带→戴面罩→连接供气阀……每一步都是保命的‘密码’。” 从“练技能”到“学协作”:把队友当“后背” 在模拟火灾训练区,一场“浓烟救援”上演了。警报响起,宋祥豪和孙瑞迅速抓起防烟雾面罩:拔罐塞、戴头罩、拉紧束带,动作一气呵成。“手掌堵住滤毒盒进气口,用力吸气——面罩贴合才算合格!”宋祥豪边示范边提醒说。两人模拟猫腰冲进“火场”,浓烟笼罩视线。“向左3米!低姿移动!”宋祥豪的指令沉稳有力,孙瑞紧跟其后,精准找到灭火器位置,“滋滋——”两声,“大火”应声熄灭。 “以前觉得应急是个人英雄主义,现在才明白,默契比速度更重要。”宋祥豪坦言讲。最初训练时,两人因谁先拿面罩、谁先冲火场争执过,如今,他们总结出“一人主操作、一人辅提醒”的协作模式:空呼救援时,宋祥豪负责穿戴和抬担架,孙瑞负责检查装备和记录时间;火场扑救时,孙瑞主攻灭火,宋祥豪负责观察烟势和引导撤离。“我们不是对手,是彼此的‘安全后背’。”宋祥豪笑着说。 从“赛一时”到“学一生”:把成果变常态 随着运动会临近,管廊公司的“以练促学”已从参赛队延伸至全员。管廊公司将训练中的“空气呼吸器穿戴12步法”“火场应对3原则”“水带连接5技巧”整理成《应急操作微手册》,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组织全员培训和操作巡检。在安全文化墙开设备赛日记专栏,宋祥豪和孙瑞每天记录训练心得,“今天发现空呼腰带扣紧后跑起来更稳”“防烟雾面罩要提前检查滤毒盒有效期”等经验,已成为一线员工的安全宝典。 “上周巡检时,我和同事发现危化品管线滴漏,第一反应就是像训练时那样:一人上报、一人警戒。”孙瑞笑着说,“以前遇到问题可能慌,但现在脑子里全是训练时的标准动作。”宋祥豪则更看重长远,他说:“运动会有终点,但安全学习没有。我们打算把参赛经验整理成‘情景式培训课’,让更多新员工学一次、会一生。” 从空气呼吸器穿戴的分秒必争到火场协作的“生死与共”,从个人技能的精雕细琢到团队经验的“传帮带学”,管廊公司的备赛故事,是一场以练促学的安全实践,更是一次以学铸安的文化浸润。正如公司总经理助理于世震所说:“我们不只为拿奖,更为让规范操作成为习惯,让应急能力融入血脉——这,才是对安全生产月最深刻的诠释。” 图1:管廊公司职工在进行消火栓出水打靶训练场 图2:管廊公司职工在进行担架救人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