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回复: 1

[已见刊稿件] 攥指成拳破困局温情聚力拓油路 ——探秘江汉油田原油采收率攻坚团队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攥指成拳破困局温情聚力拓油路
——探秘江汉油田原油采收率攻坚团队(图4幅)

黄慧 刘猛 刘辉
“3个化学驱项目现场试验都见到了降水增油效果,化学驱提高采收率不仅可行,而且大有希望。”6月5日,江汉油田研究院采收率所副所长高中臣眼中闪烁着光芒,兴奋地说道。此刻,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捷报频传:面4非均相复合驱试注井组油井初步见效,井组产量由2.2吨上升至12.9吨。面138降黏剂驱稳步推进,试验井组油井液量大幅提升,面1聚合物驱也在高效开展注聚井调剖工作。
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一支“硬核”团队功不可没——原油提高采收率班组。该班组不仅是江汉油田的先进班组,更是化学驱技术攻坚的“先锋队”,正是这支团队用执着与担当,在提升油田采收率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成为支撑油田高效开发的硬核力量。


“钻”劲里的温情灯火
一场与高钙镁油藏的“拉锯战”随着面1区聚合物驱项目的启动而拉开。当外部厂家的常规聚合物在油藏中“水土不服”,原油提高采收率团队被推到了“背水一战”的境地。​
此后,实验室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凌晨1时,实验室的白炽灯依然亮如白昼。团队技术骨干刘勇盯着实验数据,试图攻克聚合物抗钙镁与增黏的技术瓶颈。这已经是他连续第38天泡在实验室,抗钙镁指标均可达标,可黏度指标全部偏低,他紧闭熬红的双眼陷入沉思。
“大海捞针确实太难了,再这样捞下去恐怕也不是事,既然找不到现成的聚合物,我们能不能自研一种复合型的聚合物,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高中臣走到刘勇身边,安慰道。
“对呀,另找增黏剂与聚合物配伍。”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勇兴奋地说道。
“咱们一起加油,争取尽快拿下。”高中臣拍拍刘勇的肩膀,满怀信心地说。
“我们泡了红枣茶,累了下来喝点,休息一下。”高中臣和刘勇的手机同时震动起来,班组群里弹出一个一个温暖的消息。他俩透过玻璃窗,看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团队成员正对着电脑屏幕写写画画,旁边的保温杯升腾着热气。​
“123毫帕秒,黏度123毫帕秒,高所,配伍成功了,化学剂达到要求了。”在体系评价优化实验的第54天,正在开会的高中臣接到刘勇打来的电话。连续的奋战终于等来了破晓时分,不仅化学剂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王立的油藏数值模拟、罗丽华的油藏动态分析、殷海霞的井网设计优化等项目也齐头并进,均取得了关键突破,矿场试验得以顺利推进实施。
“原油采收团队有一股钻劲儿,面对问题,他们会迷茫,但从来不会退缩,正是这股钻劲儿,打破了高钙镁油藏化学驱采收率提升受限的屏障!”提起这个团队,采收率所所长罗智自豪地说。

“人人专精”拼出“全能拼图”

在清河采油厂面4区非均相复合驱示范区建设项目中。面对技术储备空白,首次研讨会现场,任务书像块巨石压得众人沉默:非均相驱油体系如何构建?井网怎么部署?团队成员盯着投影屏幕上的专业术语,眉头拧成了疙瘩。​
“每个人都要成为专家。”高中臣在班组会上立下“突围令”,“挖掘每个人的专长,在干中学、学中干,拼成一块‘全能拼图’。”   
面对从未涉足的领域,队员们迅速梳理技术难点痛点,聚焦到具体问题,人人认领,借助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引智借脑,跨越时空构建了一座“云端大兵团”,利用“网友式”协作模式,多路并进。高中臣与石油大学紧密结合,构建地质模型;殷海霞与胜利油田深度交流,请教掌握化学驱井网设计思路和油藏分析方法;王立与长江大学建模数模团队高效沟通,学习化学驱数值模拟技术;雷浩和刘勇与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深度绑定,同步开展化学剂评价……
从油藏到化学剂,再到现场,团队成员相互扶持,共同发力,经过2个月的时间,这座曾经束手无策的“技术大山”终于现出了攀登路径。​
最难忘那次专家连线会。高中臣首次担任主讲,紧张得把“祝仰文教授”叫成“祝老师”,耳尖瞬间红透。散会后,殷海霞发给他一个链接,并附言:这是我儿子的演讲网课链接,里面有克服紧张的小技巧。3天后的正式汇报中,他流畅讲解完10套优化方案,祝教授笑着点评道:“小高从‘紧张网友’变成‘靠谱战友’了。”会议室里的笑声和掌声,让持续2个月的攻坚压力在这一刻化作暖流。
不管遇到任何问题,团队成员都会第一时间讨论,然后针对性地向远程协作的“云端专家”调研请教。这种独特的“云端协作模式”,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让班组成员在与专家的高频互动中,心紧紧地聚在了一起。他们在各路专家的技术支持下,以单井复查为基础,先后梳理400余口井的资料,精心设计10套方案,最终优化确定推荐井网。
“从面1到面4,我见证了团队一路艰辛与系列成绩,深深为团队坚韧执着、向难而战的精神感动,身为其中一员,我倍感骄傲。”团队成员罗丽华感慨道。

寒冬里的坚守与温情​
临近退休的老队员肖加彬长年驻守试验现场跟踪分析。面4区单井试注时遇到注入压力不足、黏度不达标问题,他在零下10摄氏度的寒风中每日测量3次仍未达效,心里非常着急。但他知道现场的源头是油藏,就天天给殷海霞、罗丽华打电话,找原因、要说法。
“肖师傅,你报来的数据我们正在分析研究,会尽快找到办法。”高中臣在电话里对肖加彬说,“马上快过年了,你在那边待了这么长时间,换你回来休息一下吧。”
“我快退休了,以后都在家里了,班组里的其他人也是天天加班,让他们好好过个年吧,再说这指标上不去,我回去也没法交代呀。”肖加彬毅然决然地说。
高中臣按捺着心中的感动,默默挂断电话。
春节前夕,恰逢在八面河油田开展技术交流研讨,高中臣带着两名同事悄悄来到现场,不仅带来了组员们的新年祝福,还陪着肖师傅提前过了个新年。”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化学驱技术体系研究和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化学驱项目累计增油超过1万吨,以实际数据彻底打破了八面河油区“高钙镁含量不适合化学驱”的固有认知;技术成果已累计申报10项国家技术专利,形成了完整的技术序列。
在科研攻坚的硬核底色之外,班组相册里藏着更动人的柔软:雷浩悉心教大家栽种的多肉生机盎然;春日踏青时肖加彬举着风筝在草地上奔跑的身影格外鲜活;生日会上刘勇被奶油抹花脸的憨态惹得满堂欢笑……这些细碎的温暖,如同化学驱体系里不可或缺的“增效剂”,让这支铁军既有向难而行的锋芒,更具彼此托举的温度。当技术攻坚的灯火与生活里的星光交相辉映,便铸就了这支团队最坚实的底色——是战友,亦是家人;是攻坚队,更是同心圆。

1.png
图片1:组员们在讨论面4非均相复合驱井网
2.png
图片2:组员们在讨论面4非均相复合驱井组见效情况
3.png
图片3:班组全家福
4.png
图片4:组员们在进行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复合体系配伍性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2025年7月刊见刊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