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戈壁煤海“擎旗人”赵禄:办法总比困难多(图4幅) ◎孙阿红 “开采流程还能怎么优化?运输线路和设备调度如何调整?大伙儿敞开了说。”6月6日,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砂墩子煤矿的会议室里,赵禄站在堆满图纸的桌前,目光急切,向围坐的技术骨干们抛出问题,一场关乎矿井发展的讨论热烈开场。 作为砂墩子煤矿“赵禄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兼生产部副部长,赵禄10年间从普通验收员成长为复合型技术人才。他以“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信念,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凭“一种用于巷道支护的锚固钢带”等专利成果填补行业空白,斩获“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自治区级青年岗位能手”“自治区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被赞为戈壁煤海的“擎旗人”。 初到砂墩子煤矿,条件艰苦,赵禄毫无怨言,从验收员干起,立志熟悉煤矿每个环节。每天,他都要和工友扛起沉重的11号工字钢。工字钢冰冷沉重,在满是碎石的地面上,他每一步都走得艰难,鞋底与碎石摩擦刺耳,身体也因负重踉跄。但繁重劳作没打消赵禄的热情,反倒让他开始琢磨,如何减轻工友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就这样,一颗创新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种下。 随着煤矿开采规模扩大,提升开采效率与安全性迫在眉睫。原有的《N42盘区设计》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开采效率低,难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必须完善优化。赵禄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坐在层层铺展的图纸桌案前,赵禄眉头紧锁,盯着《N42 盘区设计》图纸。他清楚,按原设计施工,生产会受阻,工友安全也受威胁。“必须得改,绝不能凑合!”刚接触设计工作不久的赵禄,对规范要求一知半解,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符号数据,让他焦虑不已,但他很快调整状态,给自己打气道:不能慌,办法总比困难多。 设计中,难题接踵而至。复杂地质构造让数据处理难度大增,不同区域岩石特性差异大,给巷道布局和支护设计带来极大挑战。设备选型既要安全高效,又要适应特殊地质,可选范围狭窄。赵禄没有退缩,一头扎进标准文件,逐字研读,不懂的地方在图纸上标记,反复琢磨。拿不准时,他就打电话向行业专家请教:“钟教授,我是砂墩子煤矿的赵禄,盘区通风布局在这复杂地质下怎么优化……”他边听边认真记录。 为攻克难关,赵禄大胆引入先进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联合设备研发团队定制适配设备。经过日夜钻研,他成功革新设计。新设计应用后,开采效率提高8%,成本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近乎为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时代发展,智能化矿山建设成为趋势,赵禄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第一时间察觉到这一契机,毅然决然地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革的浪潮之中。2023年,“赵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这无疑为他提供了一个尽情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 在创新工作室,赵禄带领团队针对煤矿生产难题,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攻关。在深部特厚煤层开采中,传统综采技术难以适应复杂地质,高效回采成为制约煤矿发展的关键。赵禄主动担起责任,带领团队深入一线,全面调研矿井地质、开采工艺和设备运行,收集海量数据。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变化大、断层多、设备老化……难题一个接一个,赵禄泡在资料堆里查阅,深入巷道、工作面勘测。团队成员心疼地说:“他工作服满是煤灰,脸脏得都认不出来。” 在不懈努力下,赵禄终于研发出适用于深部特厚煤层的综采工作面高效回采技术。新工艺能根据煤层变化灵活调整参数,提高煤炭回收率,通过设备升级和智能化控制,实现远程监控与自动化作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成果应用后,煤炭年产量提升13%,开采成本降低18%,因安全问题导致的意外情形发生率大幅下降。 随后,赵禄团队通过“砂墩子煤矿N4107工作面高效快速过断层与深孔爆破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工作面过断层时顶板破碎、设备运行困难等难题,过断层时间从95天缩短到63天,采煤机截割效率提高13%,设备损耗降低28%,减少了维修成本和停机时间。 在煤炭开采中,掘进单进水平关乎生产效率和效益。赵禄带领团队经实践革新,将单台锚索机打设顶锚杆作业方式,优化为两台锚索机平行向两帮作业。这一创新使井下掘进支护作业效率提升两倍,单项支护周期缩短约100分钟,作业周期减少20分钟,整体生产工艺从每班4个循环提升至5个循环,矿井单进水平有效提高。 这些年,赵禄凭借创新,不断优化设计,圆满完成13项创新项目,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其中,“一种用于巷道支护的锚固钢带”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技术不仅能根据巷道实际灵活调整锚固位置,提升支护稳定性和适应性,还能增强钢带强度和耐用性,为其他煤矿巷道支护提供了借鉴,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在创新成果频出的同时,赵禄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关键。为助力煤矿实现智能化转型,他精心推出“一线实操教学法”,带领员工深入采煤、掘进一线,围绕设备操作和工艺流程开展现场教学。在深部特厚煤层综采工作面,他手把手地教员工操作新设备,毫无保留地分享开采技巧。刚入矿的李少良、李子扬等下料工,面对设备图纸时一脸茫然,赵禄总是鼓励他们道:“遇到难题别慌,想办法解决就行。”在皮带安装现场,他指着零件详细讲解、面对面示范。员工实操时,他在一旁紧盯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问题。近3年来,在赵禄的悉心指导下,43名员工在独立上岗后,操作熟练度平均提升了38%,设备故障率降低了18%。 不仅如此,赵禄还大力推行“项目驱动成长计划”,将年轻员工纳入技术创新项目中。以“砂墩子煤矿N4107工作面高效快速过断层与深孔爆破技术的应用”项目为例,他安排年轻员工承担关键工序任务。同时,他时常告诫员工,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务必重视团队协作的力量。在他的用心培育下,13人成长为技术骨干,为煤矿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谈及未来规划,赵禄目光坚定地表示道:“在智能化矿山建设进程中,创新和人才缺一不可。接下来,在创新方面,我们将聚焦智能开采设备与安全监测系统,积极引入新技术,让开采作业更加安全、高效;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会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多组织交流活动,加速人才成长。我坚信,只要大伙儿齐心协力,砂墩子煤矿一定能在智能化矿山建设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更多辉煌!” 图片1:赵禄(右二)为工友讲解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师为强/摄 图片2:赵禄(左一)带领团队成员探讨矿井采掘接续计划排布思路 师为强/摄 图片3:赵禄荣获“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称号 师为强/摄 图片4:赵禄在查阅资料 师为强/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