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回复: 0

[已见刊稿件] 豫光金铅智能化转型实录 ——从“汗水冶炼”到“智慧炼铅”的破局之路

发表于 昨天 20: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豫光金铅智能化转型实录(图6幅)
——从“汗水冶炼”到“智慧炼铅”的破局之路
◎李玲霞
堵渣机精准锁定喷涌的渣口,自动行车高效穿梭运送产品,AI配料系统瞬时生成最优方案,通渣机器人轻松替代人工完成高强度作业……近日,在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冶炼一厂的车间内,“智慧炼铅”渐入佳境。
这里是全国有色行业大型单条铅冶炼生产线的所在地,也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微缩影。乘“数”而上,豫光金铅正在加速“破局”重生,加快构筑竞争新优势。
智能装备迭代:传统冶炼的“去人工化”革命
6月29日,冶炼一厂熔炼一工段底吹炉下料口,智能通渣机器人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只见机器人沿着连接3个下料口的轨道来回移动,通过机器臂、机器手和旋转底座灵活自如地完成下料口结渣清打工作。自此,人工通渣这一劳动强度高、存在安全隐患的操作,就从熔炼工段底吹炉下料口的操作规程中去掉了。
“智能化的时代到来了!”老职工王三全感慨道。
这不是他第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
王三全经历过豫光全靠人工冶炼的时代。在熔炼一厂炼铜炉工段上班的时候,一旦铸铜机上的重槽不能及时换下,班长一声令下,所有人迅速冲上操作台,有人拿泥枪,有人拿大锤,开始封堵,呼喊声、大锤敲击声响成一片。有时候事与愿违,大家拼尽全力也没堵上,铜就会流到铸铜机里,烧坏电线和道轨。每到这时候,王三全和工友们就想,如果能发明个堵渣机,紧急时刻按一下电钮,“嗵”的一声搞定就好了。
这个愿望在玉川铜冶炼厂试产成功后实现了。原来一起工作的职工调到新厂后,喜滋滋地告诉他,新厂真的有堵渣的机器,按一下按钮就能轻松搞定,工友得意的神态,实在让人羡慕啊!王三全也想到那样的单位上班,见识一下智能化!
2020年7月1日,王三全和工友们一起来到新建成的冶炼一厂烟化炉工段报到,他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堵渣机。轻启按钮,只见锥形的铜堵头开始运作,精准无误地堵住了渣口。这个在冶炼行业摸爬滚打近30年的“老把式”意识到,属于传统冶炼的汗水时代,正在被智能机器的精密运转取代。
他情不自禁地伸出了大拇指,嘴里只冒出一个字:“好!”
现如今,冶炼一厂各个渣口都有了“堵渣神器”。堵渣机力大无比,“弹无虚发”,无论炉况如何,都能做到一次命中。从开机到堵渣完成的整个过程也就5分钟左右,而真正堵渣的时间还不到1分钟。汗流浃背、喊破嗓子的人工堵渣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AI时代已来,王三全和工友们期待着更多这样的场景——
走进现代化有色冶炼车间,机器人手臂精准地完成熔炼、浇铸等复杂工序,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着生产数据,人机协作甚至无人车间出现,他和工友们再也不用在高温高热的环境下辛苦工作。
而这些正在成为现实。
AI深度渗透:从生产管控到产业生态的全链条赋能
2025年初,从DeepSeek火爆全球到人形机器人频频“出圈”,智能化浪潮的热度与创新成果如百花争艳般涌现。
智能化听起来这么高级,落地到一个生产厂能干什么呢?冶炼一厂给出了答案:让培训更具趣味性、实现智能配料自动化、替代人工完成高强度作业。
在班组的一场培训中,生产技术科科长高一轩正在向大家介绍一款名叫冶炼一厂智慧AI小管家的智能体。只见他输入一个问题,对话框显示:“答案正踩着风火轮飞速赶来……”然后会根据问题快速给出一个回答。
高一轩介绍说,目前人工智能火爆,他们也利用开放引擎搭建了一个智能体智慧学习平台,培养了一个专门服务冶炼一厂的“冶金专家”,可以将班组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企业文化等内容输出,还可以出题考查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点评,并且可以切换近100种不同音色语调,让培训更有乐趣。他一边说着,一边将语音切换成不同的方言,围着的人顿时笑声一片。
“我们就是要让年龄较大的职工也可以动动嘴,听一听,轻轻松松就完成培训;新进班组的员工也能有更丰富的自学方式。”高一轩笑着说。
高一轩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本《Excel+Python飞速搞定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编程书,他说,要为今年冶炼一厂攀登“智”高点增加知识储备。
除了革新培训方式,AI在生产核心环节的“硬核”应用更具颠覆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AI配料系统。以前进行配料操作,需要有经验丰富的配料员反复计算,才能确定配料的比例。使用智能AI配料,可以将复杂烦琐的配料流程变成一键配料,1秒出结果。只需输入目标参数,系统即可基于库存物料数据,通过算法模型实时计算并输出最优配料方案。这种智能化配料进一步提高了配料准确度,入炉原料品位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工艺员葛兵兵高兴地说:“智能配料,大大降低了我的配料难度和劳动强度。”
除了软件,还有很多智能硬件设备也已经走进班组。2024年,自动行车开始在极板工段投用,大修中“四两拨千斤”的智能清打炉砖机器人更是赢得职工青睐。2025年,底吹炉下料口智能通渣机器人投入使用。该厂技术人员正研发激光在线取样项目,通过激光光谱分析实现原料成分的实时检测,替代传统人工取样。
该厂厂长李恒江介绍,激光在线检测可在3分钟之内完成球料检测,中控可根据实时球料中各成分对氧化炉炉况进行调整,包括氧料比烟灰配比和焦粒用量等,对球料波动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提前调整,能进一步稳定处理量及沉铅率,并且可降低人工取样的风险,避免了热渣喷溅等因素造成的人员伤害。
“以后工人只需在中控室动动鼠标,生产数据会自己‘跑’到屏幕上。”李恒江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正在搭建全流程智能管控平台,未来每个炉口、每台设备都能在虚拟空间实时镜像。”
绿色智造双驱动:构建有色冶炼新范式
原来,冶炼一厂极板工段的行车工一年四季都要在高空的操作间工作,夏天炎热冬天寒冷。而现在自动行车的投用,让他们从“天上”回到了“地面”。在明亮的操作间内,行车工王合欢正在操纵自动行车,大屏幕上可以实时看到行车的运行情况,他高兴地说:“用了自动行车,只要设定好程序,行车就会自动开始工作,快捷方便,希望以后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
冶炼一厂熔炼一工段氧化炉下料口智能通渣机器人投入使用后,炉前工们高兴得眉飞色舞。该机器人搭载了机器视觉、智能感知、AI算法技术,实现了通渣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不仅大幅改善职工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高温炉渣导致人员受伤的安全风险,为下料口工序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数据显示,智能化设备投用后,通渣岗位劳动强度降低了70%。
夏日的中午,位于熔炼一工段氧化炉上方的下料口,周围温度很快攀升到50摄氏度左右。机械臂按照设定好的速度和频率,自动开始清打结渣。
老工人苗志又是怀疑又是激动地说:“以后咱就彻底告别手持风镐了?”
旁边的朱亚波打趣他:“那可不,今年夏天你再也不用一口气灌好几支藿香正气水了。”然后回头又拍了拍身后既好奇又兴奋的新工人张旭东说:“你小子,赶上好时候了。”
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这个通渣机器人,为大伙儿提前送上了“清凉”。
6月28日,豫光资源高值化利用绿色环保工程点火试产。该项目采用侧吹强化熔炼工艺,流程短、效率高,更加高效节能也更加智能化。冶炼一厂新成立的熔炼二工段将接过试产的接力棒,在这个科学现代的新车间里开启绿色冶炼的新篇章。
未来,更多无人车间、数字孪生系统、全流程智能管控平台将在此落地生根,为有色冶炼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站在新赛道上,豫光人的探索不仅重塑着自身的产业基因,更将为中国有色冶炼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复制方案”。这些智能化的工厂,既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价值舞台,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鲜活注脚。
1.png
图1:车间里的自动行车
2.png
图2:冶炼一厂中控室
3.png
图3:生产技术科科长高一轩(左二)向职工展示智慧学习平台的操作
4.png
图4:冶炼一厂职工展示智慧学习平台
5.png
图5:工艺员葛兵兵正在使用智能AI配料系统
6.png
图6:堵渣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