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回复: 0

反方:不能将"活动参与度"与"荣誉感、进取心"简单划等号

发表于 昨天 23: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轧钢车间的纪鹏近来成为班组热议的焦点。这位曾经的"全能王"——既能主持联欢会,又能在运动会上摘金夺银,还曾在技术比武中名列前茅——如今却以"工作繁忙、要照顾孩子"为由婉拒知识竞赛的邀约。这一举动引发了不少同事的议论,有人甚至质疑他"失去了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然而,在表面争议的背后,我们更应该思考:评判职工进取心的标准,究竟是形式化的活动参与度,还是对本职工作的投入与成长?答案不言自明:纪鹏的选择,恰恰展现了进取心最质朴的本质。
进取心的内核从来不是"在活动中抛头露面",而是"在工作中深耕细作"。对一线职工而言,创造岗位价值、实现自我突破,才是进取心最具说服力的证明。纪鹏获得"活儿干得没话说"的评价,远胜于任何活动中的表现。他可能正在轧钢操作中优化每一个细节,在设备维护时钻研每一种技巧,在生产流程中寻找每一处改进空间——这些默默无闻的努力,正是进取心最纯粹的体现。要知道,技术比武的荣誉源于日积月累的锤炼,车间生产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些"台下十年功"远比"台上一分钟"更能彰显一个人向上的决心。相比之下,知识竞赛、联欢会等活动本质上是丰富集体生活的佐料,参与固然为佳,但缺席绝不意味着进取心的缺失——正如我们不能说,一个专注于炼钢技术的工人,因为没参加歌唱比赛就丧失了对专业精进的追求。
纪鹏减少活动参与的决定,恰恰体现了成年人在多重责任下的理性抉择,这不仅无关进取心的减退,反而彰显了更深沉的责任担当。"班上活儿多"说明他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工作上:当车间生产任务繁重时,婉拒活动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严守安全底线,这种"对工作结果负责"的态度,正是进取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回家管孩子"则展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心:作为父母,平衡工作与家庭本身就是一项必修课。这样的职工往往更懂得高效规划时间——工作时全神贯注提升效率,回家后尽心尽力履行责任,这种"在有限时间内寻求平衡"的努力,远比"为了活动牺牲责任"更有价值。正如老师傅张师傅所言:"把劲儿使在工作上,比在活动上露脸实在多了"。是啊,一个能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又能承担家庭责任的职工,怎么会缺乏进取心?他只是把"上进的力量"用在了更重要的地方。
将"活动参与度"与"荣誉感、进取心"简单划等号,本质上陷入了一种形式主义的评价误区。青年工人小王认为"有荣誉感就该克服困难参与",却忽视了"困难"的本质:当困难源于个人惰性时,克服它确实值得肯定;但当困难来自"工作责任"或"家庭义务"时,勇于担当责任本身就是更可贵的品质。纪鹏的"回避",不是对成长的逃避,而是主动选择了更有价值的成长路径——他可能利用省下的时间复盘工作中的不足,或是在陪伴孩子之余学习新的轧钢技术,这些"看不见的努力"虽不引人注目,却比活动中的"表面功夫"更能体现进取心的真谛。如果企业将活动参与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反而可能催生"为参与而参与"的敷衍现象:有人为了"表现积极"在活动中频频亮相,却在工作中马虎了事,这种"形式上的进取",相比纪鹏的"务实作风"更值得警惕。
评判职工的进取心,最终要回归到最基本的准则:是否在岗位上追求卓越?是否持续提升专业能力?是否勇于承担责任?纪鹏或许不再是车间活动中的"明星",但他在轧钢机旁的专注、在家庭中的担当、在工作中的踏实,已经勾勒出"真正进取"的完美画像。企业应当做的,是发现并珍视这些"默默耕耘"的力量,让"深耕本职、持续进步"成为比"活动参与"更重要的评价标准——因为真正的进取心,从不在喧嚣的热闹中,而在踏实的行动里绽放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