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回复: 0

以文化之力筑就老年友好型社会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文明程度的深刻考验。中华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智慧,为我们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深厚滋养。让尊老爱老从道德规范升华为社会行动,既是对文化根脉的传承,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敬老风尚的培育,当以文化浸润为根基。我们要激活孝亲敬老的文化基因,将其融入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让“敬老为德、助老为乐”成为普遍共识。从家庭餐桌的一句问候到社区邻里的一次帮扶,从校园里的敬老课程到媒体上的正能量传播,唯有让文化理念走进日常生活,才能真正树立积极老龄观。
      老年友好,硬件先行。城市规划者当多一份“慢思维”,老旧小区的无障碍坡道、医院的老年人专用窗口、超市里保留的现金支付通道,这些细节不仅是设施的完善,更是对生命的尊重。破解“数字困境”不能只靠技术,更要守住“技术向善”的底线,让老年人在智能化时代不被抛弃。
       社区是养老服务的主阵地,“时间银行”里存储的互助温情、邻里间“出入相友”的守望相助,这些基于共同文化认同的社群力量,比任何制度设计都更有温度。同时,法律的刚性保障不可或缺,打击养老诈骗、畅通维权渠道,让法治成为老年群体最坚实的后盾。
       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丈量着社会的文明高度。当我们为老年大学增设智能手机课程时,是在搭建跨越代际的桥梁;当退休教师参与社区调解、老匠人传授传统技艺时,银发群体正以“老骥伏枥”的姿态续写生命华章。让老年人在老有所养中实现老有所为,才是积极老龄观的生动实践。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将传统养老智慧与现代服务体系相结合,让孝亲敬老的美德转化为具体政策和社会行动,我们定能构建起一个让每个老年人都能体面生活、从容老去的社会。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应有的温度与深度。(王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