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回复: 1

四十一年的材料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纪凡 于 2025-7-21 17:23 编辑


        这是我第四次跑人社局了。李老师退休这事,竟成了我初涉人事工作所撞上的头一件大事。

我迈进人事科不过刚满一年光景,手头的事务还时常带着生涩的棱角。彼时我眼中的“人事”,不过是表格的堆叠、流程的流转、印章的起落,循规蹈矩、按规章理材料就完事了。那些档案袋,于我而言只是装着不同姓名与编号的冰冷容器,等待被归类、封存、遗忘。就在这般懵懂之中,我接到了要为一位工龄横跨了四十一年的老同志办理退休的任务。

前几次,我兴冲冲抱着材料来,却总被窗口工作人员平静地指出疏漏。那声音平稳得像机器合成,不带一丝波纹:“缺一份原单位证明,得有公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不对。”......他指尖在清单上点过,眼神掠过材料,仿佛只是在扫描没有温度的条形码,不容你多问一句。回单位的路上,阳光明晃晃落在地上,却照不进我因羞惭而发烫的脸颊。此时的我,觉得这冰冷的流程,是多么没有人情味的“人事”工作啊。

再去时,我小心翼翼递上补来的材料,可对方目光一扫,又轻轻摇头:“这工资单复印件不行,要原始凭证。”我抱着这袋似乎永远填不满的证明,在走廊长椅坐下,受挫感十足。彼时只觉繁琐与挫败,那些冰冷棱角,硌得人生疼。

李老师那边也不顺利。他为了那张关键的原始凭证,打电话问了现在的、以前的无数工作人员,都没有找到。我看见了他眼底那份被风霜磨砺过的沉静里,难以掩藏的、被反复挫败后渗出的疲惫。这眼神像根细针,猝不及防刺破了我仅关注流程的心理。我当即决定:“明天,我陪您去一趟。”人事人事,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事”。我第一次模糊地触碰到那档案袋深处,属于每个人实实在在的工作历程,都是人的温度。

翌日清晨,我们一同去寻访他扎根了二十多年的小学。山路崎岖蜿蜒,历时半天时间,才终于抵达。李老师佝偻着背,脚步却陡然加快了些,径直走向最西头的办公室,那急切,像是归巢的倦鸟。

接待我们的是位年轻的校长,听闻来意,脸上立刻浮起为难的神色:“李老师,四十多年了,你调走也20多年了,这些年又经过水淹,多少老档案早就……”他无奈地摊开手,歉意地看向李老师。我们在布满灰尘的旧柜子里翻找了整整一个下午,空气里弥漫着纸张腐朽的气味,翻找最终徒劳无功。我看着沉默的李老师,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那些表格要求证明的,是一个人无法被纸页完全承载的燃烧过的生命。

我鼓起勇气,拨通了人社局业务负责人的电话,近乎恳求地解释着眼前的困境。电话那头长久地沉默,末了,传来一声同样沉重的叹息:“唉……这样吧,让学校那边,实事求是地写个情况说明吧,盖公章,说明原始凭证确实因历史原因无法查找,本人经历属实……也只能如此了。”这声叹息,让我感到规章之外,尚存一丝理解人世的缝隙。

当所有材料最终齐全,人事科窗口那束熟悉的阳光再次落下,终于稳稳地投照在“核准”的红章之上。从最初那份再也无法寻回数字的乡村教师工资,到后来各种名目的津贴,最终,凝结成一个确切的养老金数额。

那些泛黄的工资条、盖着红印的说明,终究要被叠放进档案柜的深处,沉入遗忘的河流。然而,年轻校长那枚公章在说明材料上“咔哒”一声孤寂的脆响,以及人社部门“核准”的那枚红章,却如同永不熄灭的印记,深深烙进我记忆的底版。它们打磨掉了我对人事工作那层冰冷的、事务性的认知外壳。

四十一年光阴的凭证,最终归档。这沉甸甸的材料袋最终会被封存,而其中的温度与重量,却已悄然渗入新来者最初的手感——从此懂得,“人事”二字背后,是无数具体的人,将他们生命中最炽热的一段,郑重地存放在这里。从此,当我再接过一份档案袋,指尖触碰到的将不再仅仅是纸张的粗糙,而是生命滚烫的余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欢迎老会员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