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婧
“警官,请问到五号观景台怎么走?”盛夏的张掖丹霞景区,游人如织。女警巡逻队队员站在四号观景台上,为游客指引方向,身旁的机器狗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这支巡逻队成立于2025年5月。“上岗第一天,就在四号观景台上发现了一位低血糖眩晕的老人,我立刻用随身急救包处置,还用对讲机呼叫机器狗‘小七’送来了葡萄糖。”队长王丽萍说,“巡逻疏导、服务游客,这就是我们的日常。”
面对日均近三万人次的客流量,张掖公安主动作为,在景区内部署了10名临泽县公安民警和9名女警巡逻队队员,还吸纳了80名景区工作人员作为义警,共同保障游客安全和服务。
近年来,张掖市在县、市两级公安机关成立旅游警察专业队伍,在各大景区内建设旅游派出所、联勤工作站、警务室、街面警务站。执勤民警深入游客中间,高效处理报警求助、纠纷调解、信息咨询、旅游投诉及各类便民服务,让安全和服务触手可及。
在肃南县马蹄寺景区,英姿飒爽的骑警队也成了一道风景线。走在景区的山间小路上,肃南县公安局骑警队长斗格胜一手牵着马,一边讲述着他的日常工作:景区和草原牧场巡逻、节庆活动安保、生态资源巡护、特殊地形应急救援、牧场宣传服务……斗格胜坦言:“骑马能够进入汽车无法进入的区域,机动性强,能够以最快速度救助游客。”
坐落河西走廊腹地的张掖市,是祁连山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丝路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张掖公安围绕祁连生态、丝路旅游、种业能源“三大警务”工作,用现代化、有温度的警务实践,全力守护人民的幸福安宁。
民乐县扁都口属于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部分。进入祁连山大河口自然保护站扁都口资源管理站,森林警察朱祥轻点操作台,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掠过广袤林海,实时画面清晰地呈现在指挥中心大屏上。“过去巡逻天不亮就得出发,天黑才能回来,现在无人机配合大屏幕效率大大提升。”朱祥感慨道。
为了守护好祁连山广袤的生态区域,张掖公安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整合38路高清摄像头、3个“森林眼”监测点位和11路草原火灾监控设备,构建“无人机巡航+地面传感器+视频监控”的空天地协同监测网络。
利用大数据技术,无人机巡查轨迹结合重点区域湿度温度、野生动物活动热点等数据,经分析后生成“风险预警清单”,能够实时推送预警至巡逻民警手机,“这就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介入处置,真正做到预防在先。”朱祥说。2024年以来,该站通过科技手段累计发现并处置违规用火、盗伐林木等线索7条,涉生态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42%。
张掖公安的“智能守护”,不仅体现在守护祁连山上,还深耕于驱动地方发展的核心产业。
在甘州区工业园区玉米制种基地上空,项目警长连龙操作的巡检无人机如同敏锐的“天眼”,精准扫过万亩良田,让觊觎种源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聚焦种业安全,张掖公安配套制定精准措施,创新构建“行政+司法”协同服务体系,持续擦亮张掖种业的金字招牌。
这份主动嵌入、精准护航的警务理念,同样延伸至能源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一线。8名园区警长、34名重大项目警长驻点服务,12个警企联勤站构筑前沿哨所,“一企双警”机制提供“双保险”,为企业安心发展、项目顺利推进织就坚实的安全网。“产业警务室就在身边,让我们感觉很踏实!”易事特(张掖)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张掖公安以“产业警务”为企业发展护航,赢得了企业信任。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1日 03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