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脖子僵硬动弹不得,稍一转动就疼痛难忍。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落枕”经历。这种常见的颈部不适,表现为单侧为主的疼痛,可向肩背扩散,伴随肌肉痉挛、活动受限,但通常无上肢牵扯痛。这里将详解落枕的成因、辨别方法,以及安全有效的自我处理与预防之道,助您轻松应对这一“晨起小麻烦”。
落枕的表现和病因
早起脖子僵硬、疼痛,各个方向活动受限,以一侧痛为多,疼痛可向同侧肩背扩散,很少出现上肢牵扯痛的情况。检查时颈背部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无红肿,可触及条索感,这种症状一般被成为落枕。
落枕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与颈椎病和睡眠姿势不良有关。通过临床观察,肌肉型颈椎病(即是轻型颈椎病)比较容易出现落枕,这可能与肌肉长期紧张有关,同时由于长时间低头,或受凉,或睡姿不佳,都有可能刺激肌肉挛缩,导致落枕。
落枕的表现有哪些
睡醒后出现颈部疼痛,或在颈部扭动时突然发病。头部通常歪向患侧,活动不利,颈项部不能自由旋转后顾,疼痛可向颈肩背部放射。
颈部肌肉触及条状或块状,有压痛感。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旋转功能明显受限,多为一侧较重。
上肢无神经功能异常。常需要与颈型颈椎病、颈部扭伤进行鉴别。
落枕的治疗及自我保养
落枕的治疗通常采用保守治疗,通过手法调整能够迅速康复,并且不留任何后遗症状。
目前流行的治疗手法有以下四种:
舒筋旋颈斜扳法。患者坐位,用轻揉的滚法和拿法配合轻缓的头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然后使颈项做轻缓的旋转, 摇动数次后,在颈部微向前屈位时,迅速向患侧加大旋转幅度做扳法。随后按拿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天宗等穴,再拿起颈椎棘突两侧肌肉,最后可在患部用擦法至热, 活血止痛。
点穴弹筋法。用拇指按压压痛点,达到分筋拨络的作用。用两手手指夹持该肌肉,向上提起后迅速松掉,起到弹拨作用。用拇指理顺颈项韧带及棘上韧带,顺肌肉方向,平稳施压。
按压点穴法。患者正坐,术者站于其背后,按摩肌肉使之放松,自上而下顺次按压棘突及两旁肌肉,将头向患侧推动,然后按压患侧肌肉5至6分钟。对于肌肉强直不能低头的,按压风门、天柱、肩井等穴20分钟,同时使之低头。头部下垂影响转头的,术者站于患者侧面,一手把住患者下颌骨,用手缓慢将头向上仰起;另一手按压天柱、风池、风门、肩井等穴20分钟,然后双手把住头部向左右播晃,使肌肉放松。最后针灸大椎、风门、天柱、肩井等穴。
摇晃拔筋法。术者两手拇指置于患者枕后,其余四指托住下颌,前臂压住肩部,将头向健侧提起,做旋转活动,再将头向前屈、向后伸、向健侧活动,然后一手托住下颌,另一手拇指压住疼痛部位,将头向患侧后方旋转。拇指、食指拿住僵硬的肌肉,向上提捏。点百会、风池、肩井、肩、曲池、手三里、内 关、外关、合谷、列缺等穴。一手托肘,在极泉穴弹拨,以使患者五指麻胀为度。用大鱼际按压肩部肌肉。一手拿住腕部,一手由肩部沿上肢外侧向下,直到手指,再由内侧自下向上,顺之到达肩部。
以上四种方法,一般需要配合穴位,对于非专业人员,甚至是医护人员也未必能做到。因此,在现实中并不实用。本文将再介绍两种通俗易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落枕一般不须特殊治疗,一般一周可以自愈,只要注意卧床休息、枕合适高度的枕头,避免引起颈部疼痛的动作即可。其次,进行颈背部正中棘突(有硬结的点)的按压,在对棘突两侧的肌肉进行深度按压的同时,做向外侧推的动作,直至触碰到的痛点消失,然后进行颈背部两侧肌肉进行从上至肩部用拇指指腹进行逐步捋顺,一定要用力,避免皮肤推伤,再进行枕部发际线处由中间向头端及外端进行深压推按,直至疼痛减轻或缓解,最后双手卡住枕部和下颌部在巴伸的同时,让患者自行最大幅度的左右旋转头部,一般左右4次即可。
如何预防落枕
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枕头高低适中,枕于颈项部;避免风寒等外邪的侵袭;颈部感不适时需要及时休息,或者颈部热敷,让肌肉放松。
相信只要平时能够注意生活习惯和正确姿势,一般不会出现颈部不适。对于早期出现颈部疼痛不适的症状,可以通过上述治疗方法进行缓解,减轻症状,甚至康复,从而避免药物治疗,发展为慢性颈部疼痛的疾病。
文/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骨科 杨广令 杨成林 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