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将职工是否参与集体活动作为衡量荣誉感与进取心的标尺,无疑是一种简单化的评判逻辑。纪鹏对知识竞赛的婉拒,恰恰展现了一位成熟职工在多重责任下的理性选择,而非精神品质的缺失。 首先,本职工作的坚守是集体荣誉感最硬核的体现。纪鹏被同事评价为 “活儿干得没话说”,这正是对集体最根本的贡献。轧钢车间的核心使命是保障生产安全、完成轧制任务,纪鹏将精力聚焦于轧钢操作技术的精进,确保每一根钢材的质量达标,这本身就是对车间集体荣誉最有力的维护。老职工张师傅的看法颇具道理:“把劲儿用在工作上,比在活动上露脸实在多了。” 当集体利益的实现路径存在多元选项时,选择在本职岗位上深耕,与在活动中表现同样是责任感的体现,甚至更为关键。 其次,家庭责任的担当彰显了成熟的进取心。纪鹏提到 “下了班还得回家管孩子”,这绝非借口,而是当代职工普遍面临的现实困境。在双职工家庭成为常态的今天,平衡工作与家庭已成为衡量个体责任感的重要维度。纪鹏主动承担育儿责任,既保障了家庭的稳定,也为自身保持长期工作活力奠定了基础。这种对生活的周全考量,远比单纯追求活动中的 “出彩” 更具长远价值 —— 一个能妥善处理家庭责任的职工,更能在工作中保持稳定的心态和持久的动力。 再者,集体荣誉感的表现形式本应多元包容。纪鹏曾是车间的 “全能王”,他对集体活动的价值有着切身体会,如今的选择更可能是基于现实的理性判断。当班上 “活儿多” 时,优先保障生产进度;当家庭需要照料时,主动分担育儿责任。这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重心的能力,恰恰是成熟职工的素养体现。若将活动参与率作为荣誉感的唯一标尺,反而会忽视那些默默奉献在生产一线的职工,他们用轧机的稳定运转、产品的优质达标为车间赢得的口碑与效益,难道不是集体荣誉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评判逻辑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班长李野将活动参与度与进取心挂钩,本质上是用统一的行为模板要求所有职工。但每个职工的生活境遇、价值排序各不相同:青工小王可能更看重集体活动中的展示机会,而纪鹏则更倾向于通过实干实现自我价值。强求所有人以同样的方式参与集体活动,不仅会给职工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还可能消解活动本身的意义。当参与变成一种被迫的 “任务”,所谓的凝聚力只会流于表面。 所以判断一名职工是否具有荣誉感和进取心,应当回归其核心职责与长期表现。纪鹏在轧钢技术上的精进、对生产任务的坚守,早已证明他对集体的归属感;他在家庭与工作间的平衡,更体现了成熟个体的责任担当。真正的集体荣誉感,从来不是在聚光灯下的一时表现,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岗位上,用专业与坚守书写的答卷。 (国能神东煤炭皮带机公司 李乐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