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月21日下午,吉林石化染料厂双酚A车间会议室内气氛热烈。会议桌上铺满了各类图纸和资料,车间领导与工艺、设备、安全等技术骨干围坐一堂,一场围绕24万吨/年双酚A装置水联运工作的桌面推演正紧张进行。 这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通过全流程模拟,对开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预判,并借此对开工方案进行再次打磨。 推演将实际操作涉及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拆解。从进水点的选择、流量梯度的设定,到泵体试运时压力曲线的实时监测标准;从管道冲洗中死角的排查方法、介质置换的先后顺序,到塔器与储罐液位动态平衡的控制参数……力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标准,每个参数都有合理区间。 推演中,技术人员们各抒己见,从不同专业角度贡献智慧。工艺组提出“分区域阶梯式升压”的操作建议,以避免压力波动损伤设备。安全组则强调落实“双人监护+视频监控”的双重防控措施,确保关键操作全程可控。运行组明确了“岗位间30秒响应”的沟通机制,以提升异常处置效率。 技术员赵民针对机泵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提出尖锐问题:“若A泵出口压力骤降,是先启动备用泵还是先关闭进料阀?”这个问题立即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 二级工程师杨志宝说道:“常规规程指向启动备泵,但3秒启动延迟可能导致管路回水冲击止回阀;而若先关阀门,则可能触发塔器断料联锁停机!” 副主任贾允峰手指在操作流程图上点了点:“光纠结先后顺序不行,得算清楚时间账。3秒的启动延迟,回水冲击的力度到底有多大?止回阀的耐受阈值是多少?” 副主任王鑫接过话头:“我觉得可以加个预判触发机制。在A泵出口压力跌到警戒值的瞬间,不等完全骤降,就自动给备用泵发启动信号,这样既抢了启动时间,又能避免阀门全关的风险。” 会议室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最终形成了“双步联动、分级操作” 的优化解决方案。这一方案既减少了管路回水冲击的风险,又通过节流状态为塔器预留了缓冲时间,平衡了设备保护与系统稳定的需求。 劳模班长朴太虎经验丰富,他在推演中总能点出关键:“上次在老装置水联运,就因为忽略了管线高点的排气阀,导致气阻造成流量不稳,最后不得不停工排障。”他的分享让在场的年轻技术员们深受触动。大学生员工小葛边记笔记边感慨:“原来每项操作规程背后都凝聚着这么多实战经验,这次推演真是生动的一课。”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深入研讨,推演不仅厘清了各岗位在水联运中的职责边界,更形成了“操作有规程、异常有预案、责任到个人”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团队在复杂工况下的协同作战能力。 车间主任杨恩辉总结时强调:“通过桌面推演让大家提前‘过筛子’,既能发现方案漏洞,也能磨合团队默契。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推演结果细化操作卡,组织岗位人员开展专项培训,确保人人熟悉流程、掌握预案,为后续水联运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文字 郜瑞芳 贺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