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月24日,笔者在吉林石化染料厂助剂车间看到,蔡云成师傅正仔细清洗聚乙烯装置滴粒机的过滤网。凭借潜心研发的清洗工艺,他们将这种原本每月需更换、价值3000元的“月抛型”滤网寿命奇迹般延长至6个月,单此一项年可节省1.8万元。 这样的场景在“麻袋毛精神”的发源地——染料厂随处可见,精打细算、艰苦奋斗早已成为员工融入血脉的行动自觉。今年上半年,全厂员工将这份传承化作挖潜增效的内生动力,在设备维护和修旧利废的战场上精耕细作,硬是从废弃的边角料、闲置的旧设备中,“抠”出了180多万元实实在在的效益。 “能修绝不换新”,这是染料厂人面对设备故障时的第一反应。 聚合装置己烷脱重回流罐液位计发生故障,内部浮子是关键部件。车间人员迎难而上,精心检修,成功修复核心部件,使液位指示恢复正常,直接省下购置新仪表的费用。 聚乙烯蜡包装机由于使用年限较长,总是故障频发,技术人员不等不靠,深入钻研原理,自主组织修复,有效避免了外委检修的开支。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修补不仅解决了大问题,保障了装置安稳运行,更在点滴之间践行着勤俭节约的传家宝,聚沙成塔,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染料厂机动设备室主任石林感慨地说。 变废为宝,让废旧设备部件焕发“二次生命”,是染料厂修旧利废的又一亮点。 在异丁烯(加氢)车间,工段长刘泉带着人仔细检查几台布满灰尘的旧泵。“这些可都是‘宝贝’! 虽然型号旧了点,但主体结构完好,清理保养一下,用在现在的辅助流程上完全没问题!”他指着一台老苯酚喷射器泵说。车间员工积极行动,成功甄别并利旧了9台泵,节约了采购成本。 助剂车间则把目光投向了阀门管件。蔡云成带着车间员工将从老苯酚装置拆下来的白钢阀门、止逆阀、过滤器旧件逐一进行打磨除锈,更换密封。经过他们的巧手甄别和修复,重新“上岗”,成为了降本增效的宝贵资源。 深挖节能潜力是“麻袋毛精神”内涵的深化。 该厂针对聚合装置真空度不足、能耗高的问题,改造真空泵入口管线,一举解决瓶颈。改造后仅需单台泵稳定运行,月省电费超万元。 更富创意的是,他们利用闲置闪蒸罐回收MIBK和聚异丁烯装置的中压蒸汽凝水。闪蒸出的低压蒸汽替代新鲜蒸汽用于伴热,剩余高温凝液用于水洗单元替代新鲜水。这一吃干榨净的循环模式自4月投运以来,已节约蒸汽1158吨,创效25万元。 点滴节约汇成江河,染料厂员工用实际行动让“麻袋毛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生命力。这份在“抠”中求效益、在“省”中谋发展的行动自觉,正持续为企业降本增效注入不竭动力。(郜瑞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