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盛夏7月,吉林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内,搭载有智能监控系统的大型吊车一边自动读取集装箱识别码,一边紧锣密鼓地装车作业。产自吉林省的新能源整车、汽车零部件、碳纤维、农产品等,从这里搭乘中欧班列,源源不断驶向欧洲。 吉林省沿边近海,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近年来,该省积极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全面扩大开放的道路上笃实前行,2014年3月封关运营的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就是生动注脚。 “作为吉林省首个综合保税区,我们按照物流先导、产业支撑、贸易激活的发展思路,多管齐下锻造动力强劲的开放引擎。”兴隆综合保税区党建工作办公室职员李薇对记者说。 物流通道是联通内外的动脉。如今,兴隆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已建成公、空、铁、海“四位一体”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陆上,2条中欧班列沿着铁轨贯通欧洲腹地,长春—莫斯科线路国际公路运输(TIR)运量跃居全国前三;海上,与大连港、天津港等港口深度合作,常态化开展海铁联运;空中,跨境包机与卡车航班无缝衔接,高效完成货物中转。 “立体通道、多式联运,为进出口企业找到了时效与成本的黄金平衡点,让本土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长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玥告诉记者,从长春到莫斯科,TIR运输比铁路运输省时50%左右;从大连到长春,公路运输需要3天,海铁联运只需8个小时,企业物流成本降低20%。 高效联接全球市场的物流体系,助力“吉林制造”加快扬帆远航,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以汽车产业为例,红旗、解放、奔腾等品牌汽车已驶向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中国一汽整车出口12.53万辆,较2020年增长10倍。”长春市商务局副局长李作新介绍,目前该市二手车出口也已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资质企业从5家增至41家。 同时,兴隆综合保税区的各项政策红利,实实在在转化为民生福利——走进保税区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记者看到,这里汇聚有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万种商品,让当地百姓“足不出市,嗨购全球”:俄罗斯面粉、法国红酒、比利时巧克力、韩国化妆品……“我刚买了啤酒、麦片、洗衣液等,满满一购物车的进口货,总共花了不到300元。”消费者周岩表示,“前店后仓,货真价实”是这里最吸引她的原因。 “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登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防川风景区的观景台,“一眼望三国”的美景辽阔壮丽。独特的地理区位使珲春成为吉林省对外开放重镇、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前沿。 吉林省把长吉图国家战略摆上突出位置,强力推进实施,持续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优化体制机制环境、建设多元开放平台、提高互联互通水平……珲春这座边境小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珲春有4个国家一类口岸,两个对俄,两个对朝,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珲春对俄公路口岸。”站在中俄边界第407号界碑旁,珲春市口岸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居峰告诉记者,作为吉林省唯一的对俄公路口岸,该口岸始建于2001年,主要进口俄罗斯的海产品、清洁能源等,出口以跨境电商商品为主,连续4年过货量位居全国对俄陆路口岸“第一”,今年新口岸将建成投运,届时过货量将提升3倍以上。 捞蟹、称重、打包、邮寄……走进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内的帝王蟹展销馆,记者看到,线上线下订单不断,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珲春对俄公路口岸对面分布着很多俄罗斯的优良港口,全国80%以上的帝王蟹从这里进口而来,每年有超过150万只帝王蟹从珲春走上中国人的餐桌。”销售崔玲对记者说。 依托口岸和区位优势,2019年,珲春打造了吉林省第二家综合保税区,并设立中国(珲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2年,该试验区建成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的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现有200余家。“几年间,我们的跨境电商年贸易额从4000余万元增长至60多亿元,增长超百倍。”试验区电商业务负责人李金海介绍。 随着对外开放版图不断拓展,2024年,吉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764.1亿元,同比增长5.1%。今年2月,吉林省又推出多项举措,以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塑造吉林全面振兴新动能新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