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幸福驿站”做实幸福生活的“里子”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张千 成露 曹玥
《工人日报》(2025年07月27日 01版)


“每晚睡觉时,一想到第二天要去‘幸福驿站’,就充满期待。”62岁的拉珍老人说着,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拉珍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达嘎镇三有村的村民,她没有子女,和姐夫、外甥女生活在一起。她口中的“幸福驿站”,就是村里开办的养老托幼综合服务中心,主要为老人和儿童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拉珍老人加入驿站“大家庭”已经有5年的时间。每天早上9点多,她慢悠悠地离开家,步行几分钟,就到达离家几百米的“幸福驿站”,正好赶上吃糌粑、喝甜茶的时间。白天,她和同村的10多位老人共进三餐、聊天散步、按摩理疗,晚上6点多再回到自己的家,“幸福驿站”俨然已成为老人们第二个家。

平时,驿站的医生经常为老人们测血压、问诊,县民政局组织的志愿者也会定期为老人们开展做手工、过林卡(类似露营的藏族传统休闲活动)等集体活动。

“建设驿站的初心,是想解决村民养老和就业等多重问题。”三有村党支部书记桑珠曲培介绍,三有村村名的含义是有住房、有健康、有产业,但只有这些还不够,村子还面临着一个民生困境,一些家庭的收入偏低,不少村民反映原因是:家中有老人要照顾,白天不方便离家就业。

为了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让高龄老人“老有所养”,2020年7月,三有村的养老驿站应运而生。2023年,在江苏省援藏资金的支持下,养老驿站扩建升级,变成了如今600多平方米的“幸福驿站”。

驿站窗明几净,环境温馨,内设食堂、保健室、药品库、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托幼中心等功能房。驿站还将养老设施与育幼设施紧邻设置,实现老幼共融。

驿站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养老问题,还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桑珠曲培算了一笔“经济账”:驿站现在服务的老人来自十几户家庭,每户至少可以解放一名劳动力外出务工,按照当地人均工资计算,一年就可能给这些家庭合计增收几十万元。此外,驿站还为本村提供了两个照护老人的岗位,方便村民就近就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除了外出务工的家人,还有很多人牵挂着这里的老人。三有村团支部书记边巴卓玛就是其中一个,她深知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来驿站看望老人,已成为她每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0年驿站成立前,边巴卓玛和同事们挨家挨户上门,摸排老人们是否有意愿接受日间照料服务。她回忆道:“到一对聋哑老夫妇家中时正值中午,两位老人只吃糌粑作为午饭。他们的家人在外地,老夫妇无人照顾,让人很心疼。”

而现在,这对夫妇每天相伴来到驿站,食堂厨师会按照老人们的喜好,精心制定菜谱,烹饪清淡可口的饭菜。看到他们现在生活得很好,边巴卓玛也觉得幸福。

拉珍老人不会讲汉语,当问到驿站生活时,她立刻竖起大拇指,露出甜甜的微笑。和她一样,这里的老人不善言语,但他们脸上一直洋溢着的笑容。

未来,边巴卓玛希望根据老人们的需求,举办更多活动,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基础上,向着“老有所乐”更进一步,让三有村在养老服务上也实现“三有”。

三有村“幸福驿站”是西藏养老服务改善、民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个“幸福驿站”,托举出西藏银龄老人生活的“小美满”,不断做实着他们幸福生活的“里子”。

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建成11个全国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为350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出台30多项政策性指导性文件,涵盖养老服务保障各领域……随着养老服务日益优化、供给能力逐步提升,西藏这片土地上的“银龄关怀”正向着精细化、品质化、人性化不断延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