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西铁路运煤通道通信光缆工程施工现场,一台红白相间的机械设备正以每分钟35米的速度稳定推进光缆敷设作业。这款由中铁六局电务公司第一区域项目部改造研发的机械敷缆机,成功攻克了铁路施工大站场、长距离敷设光电缆的技术难题。
“传统人工敷设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在转弯、斜坡等特殊区段还存在安全隐患。”项目部总工程师王建清介绍。
实际应用
项目部改造应用的户外光电缆机械化敷设施工技术,创新性地将牵引系统、滑轮组系统有机整合改进,实现了全场景远距离机械化作业。更换电缆夹持装置材质为橡胶履带轮,由固定式改为可调节,再配合自主设计的地(角)滑轮组,使设备扩展可敷设多种线缆,而且能够在±30°斜坡、狭窄管井等复杂环境中顺利开展作业。加装了后置刹车系统和支撑杆,使敷缆机能够稳定运行,做到“随走随停”,避免了因力量不均导致的线缆断裂风险,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户外电缆机械化敷设施工技术
“改进后的敷缆机可谓是我们的‘敷缆神器’,降本又增效、提质更节约。”项目部创新工作室成员张高翔解释说。传统人工敷设100米电缆需8-9人协同,改进后的牵引机仅需1-2人即可胜任,相当于一位精明的“成本管家”,可将施工工期缩短60%以上,施工成本节约80%以上。在包西铁路新街站扩能改造工程,37个区间227公里电缆敷设任务12天就高效收官;在临哈线临河至额济纳段新建通信光缆工程中,采取人工和机械敷缆相结合方式,圆满完成1590公里的光缆敷设任务,直接节约施工成本30万元。
该技术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显著的经济效益,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级工程建设工法、中铁六局第二届实用技术二等奖,为铁路施工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赖志凯 通讯员郭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