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回复: 0

万物皆可痛 二次元文化如何改写生活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痛包随处可见。


  路上的痛车



  ■劳动报记者 叶佳琦 摄影 贡俊祺

  解码痛文化

  痛文化的起源——

  源于日本二次元群体的“痛文化”,是指用喜爱的动漫周边做装饰,且通常装饰面积巨大、视觉冲击强烈。在二次元文化语境中,“痛”原意指视觉上的“夸张和奇怪”,现用以代指“用喜欢的动漫角色装饰满物品”的行为。“痛文化”已成为Z世代表达个性与彰显自我的独特符号,也慢慢融入年轻人的重要人生节点。

  痛文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目前,“痛文化”正悄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迅速蔓延,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无论是走在街头巷尾,还是穿梭于商业空间,人们总能不经意间邂逅这些充满创意与趣味的“痛文化”产物,感受其带来的独特魅力。

  ◆痛包 举个例子,“痛包”作为痛文化的典型代表,一度成为现象级产品。所谓痛包,就是挂满动漫人物徽章和玩偶的包包。不少痛包凭借其独特的设计与个性化表达,火到“一包难求”。

  去年8月,奥运冠军全红婵曾开心地向大家展示粉丝送的痛包:一个包的透明夹层里放满了二次元周边徽章。这个痛包曾一度引发抢购热潮,当时,淘宝上同款“痛包”发货时间直接延迟至4个月后。

  记者采访发现,痛包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不是只有二次元才玩的单品,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入坑。“90后”刘啸是一名建筑设计行业的工程师,今年3月,他购买了DQ和初音推出的联名款,集齐了印有初音图案的纸袋、纸杯。

  “当时就觉得这个纸袋太容易破损了,索性把它改成一个痛包,还能给老婆、女儿日常背背。”他随即购买了相关材料DIY了一个背包,并把初音纸袋塞进了透明层,没多久功夫,一个全手工痛包便完成了。“今天放初音的,明天可以放其他的IP,拥有一个痛包,就有了移动展示柜,也拥有了无限可能。”刘啸说。

  ◆痛车 除了痛包,“痛车”也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行。车主们将自己喜爱的动漫角色、动漫公司名称或角色名字等字画,通过喷漆或贴纸的方式装饰在车上,让爱车瞬间变身酷炫的展示台。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不少商家抓住商机,从设计到贴纸、车模、车衣,各类痛车服务应有尽有。记者搜索发现,不少产品的销量已破万。

  而在线下,痛车群也经常发起聚会,爱好者们开着精心装扮的痛车齐聚一堂,交流分享自己的创意与热情。去年11月,超过20辆痛车在环球港北广场聚集,吸引着路人打卡拍照;就在最近的BilibiliWorld2025展会期间,痛车更是成为焦点,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痛船 而在上海,痛文化的表现形式愈发多样。

  比如,就在不久前,苏州河游船首艘“痛船”正式启航。这两艘以展会官方形象“茈绫”以及国产游戏 “明日方舟”为主题的痛船,采用半透明贴膜设计,既不遮挡舱内游客视线,又能让岸边市民感受到浓郁的二次元文化氛围。据透露,痛船航次客流增长逾3成。

  ◆痛店 走进痛店,是圈外人近距离接触痛文化的好方式。痛店,指深度融入动漫、游戏等二次元元素的店铺,从店面装修到柜台陈设,都满是动漫角色图案和标志性符号,营造出强烈的二次元氛围。

  你是否去过“间谍过家家”主题的 KFC、“上好佳与蛋仔派对”联名的全家便利店,或是名侦探柯南主题的便利店?这些都能称作“痛店”。

  地处上海二次元热门打卡地的海底捞静安大悦城店,因商圈密集的二次元活动生意迎来爆发式增长。据透露,他们也正准备把门店打造成痛店。“二次元消费群体呈现出鲜明的社交属性。不少顾客因共同兴趣集结,比如在漫展或者门店等位区遇到的同好,都愿意拼桌用餐,往往在一顿火锅的时间里就从陌生人成为朋友。”店长介绍称,他们考虑推出开设谷子摊,让爱好者自由买卖、交流。

  ◆痛楼 作为二次元主题社交聚集地,静安大悦城如今堪称不折不扣的 “痛楼”。今年上半年,静安大悦城IP快闪销售额达8200万元,同比提升37%;54家二次元类店铺销售额超1.4亿元,同比上涨约85%;全口径销售12.06亿元,同比2024年增长26%。这个暑期,它引入30多个顶流IP,包括名侦探柯南、魔兽世界10周年、文豪野犬等。截至7月18日,其IP快闪销售额环比增长1950%;全场销售超7500万,客流突破65万。

  随着痛文化在上海乃至全国流行,它不再是小众二次元群体的专属,正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成为年轻人追求个性、表达自我的新方式。

  突出个性,寻找群体认同

  从最初的小众ACG圈到如今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痛文化”的燎原之势背后,藏着复杂而微妙的心态。

  这股热潮的背后,首先折射出的是对自我表达与个性彰显的强烈渴望。在高度同质化、注重集体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日常行为、着装等往往遵循既定规范。但年轻一代内心深处渴望打破这种束缚,“痛文化”便成了绝佳出口。

  背着塞满心爱动漫角色周边的痛包出门,或是开着独具一格的痛车,就如同在向世界宣告着独一无二的自己。再如,在动漫展会,满场形形色色的“痛物”,每个人都借此尽情展示自己对不同动漫作品的钟情,彰显个人品位与独特风格。

  “痛文化”也是孤独个体寻求群体认同与情感归属的寄托。看到对方身上同款的动漫徽章,就能瞬间拉近彼此距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这个过程中,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与认同感油然而生,填补了内心的孤独空缺。

  万物皆可痛

  这年头,万物皆可“痛”。先从脚上说起,“痛鞋”绝对是吸睛神器。帆布鞋、运动鞋上,动漫角色图案要么彩绘得栩栩如生,要么用贴纸贴出层次感,还有人直接绣上标志性符号,走在路上每一步都像踩着漫画场景。书桌前的“痛笔袋”也不甘示弱,面料上印着萌系角色,边缘缝着同主题布贴,拉链上还挂着小挂件,打开它拿笔时,仿佛能听见角色在说“加油哦”。

  看看四周,除了“痛楼”,说不定还能遇上“痛厕”:蹲坑抬头就是一整面动漫墙,立牌、透卡、海报挤得满满当当,连氛围灯都透着二次元的温柔,上厕所都像在逛漫展。

  出门装备也全是“痛”元素:“痛头盔”上的彩绘角色随着骑行迎风“奔跑”,“痛行李箱”贴满贴纸像个移动的漫画书,拉着它赶高铁,回头率绝对爆表。晴天撑“痛伞”,伞面印着角色大招特效,伞柄挂着小挂件,连走路都带着二次元的飒;雨天穿“痛衫”,T恤上的刺绣角色被雨水打湿也不褪色,反倒像加了层滤镜。打工人的工位也能“痛”起来,贴着角色海报的小角落是秘密基地,烦躁时瞅一眼就像找到了情绪出口。只要你想,身边的一切都能变成二次元的秀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