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尾号为3114的农村商业银行卡,工资金额3096.00元……”前几日突然收到这信息,深感茫然,到人力资源科一打听,原来是献身煤炭事业二十五周年的荣誉金,才恍然大悟。
上世纪1986年的国庆节那天,逢春煤矿正式剪彩成立,同日,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员,后来逢春煤矿那一年参加工作的被人们戏称为“八六军”。弹指一挥间,我们也随逢春走过风雨二十五载。
当时,高中未毕业的我满心欢喜的离开父母,来到逢春。然而,一切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几栋房屋和厂房零落的点缀在狭长的两山之间,同来的姐妹有的被这艰苦的环境一下子吓哭了,有的第二天便卷铺盖走人了。我也有些茫然,进退之时想起父亲送我上车时说的话:“做什么都有困难,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干,别这山望到那山高”。
1992年,经济结构的变化给当时本小亏损的逢春迎头一棒,给出了三年断奶绝粮的最后期限。怎么办?逢春只有走多种经营的道路,发展三产。我清楚地记得,就在这一年11月,许多同伴们离开了逢春,自谋出路了,我仍然选择了留下。随后的日子我们在艰难中熬过,煤炭市场的疲软让规模30万吨的矿井,成了“小煤窑”。
2002年的破产,让逢春又一次历经阵痛。此间,又有许多人离开了,我依然坚持了下来。
之后,随着煤炭市场逐渐复苏,破产重组后的逢春,适逢“二次创业”的春风,逢春终于枯木又逢春!几经磨难的逢春人借技改扩能的东风,顺势而上,上扩张狮坝,下水平延伸扩能。20万吨,30万吨,40万吨,……,煤炭产量连年上升,最终将达90万吨,这是当年的逢春人连想都不敢想的。
再看如今的逢春,经过多年的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今非昔比。采煤实现了机械化,工业广场洁净敞亮,厂房、车间鳞次栉比,进矿公路宽敞平坦,装饰一新的文化广场和鸟语花香的生态公园,成了员工家属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再看当年的“八六军”虽已为数不多,但他们随逢春历经二十五载的磨难,大多数成长为逢春的中坚力量,我也由当年的“愣头青”成了“老皮子”。
(聂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