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上合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传出的那些“声音”……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华夏腹地,盛夏流火。正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气氛如火如荼。这场峰会吸引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的近200家媒体、智库、政府机构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40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汇聚与会者心声的团结、交流、合作、发展、互鉴、共赢之音在会场流淌,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这里有团结一心应对挑战的合音。
  “被雨淋过的人,不怕露水。”这是塔斯社社长安德烈·孔德拉绍夫25日在峰会全体会议发言中引用的一句谚语。
  “这句谚语再好不过地反映了我们的精神。”孔德拉绍夫说,尽管世界动荡不安、挑战迭出,上合组织媒体智库依然能保持团结和交流、始终弘扬“上海精神”,共同回应时代挑战。
  在他看来,“上海精神”是指导上合组织及媒体合作的鲜活哲学。媒体应当成为促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信任与亲近的积极力量,为世界奏响美妙的“多声部合唱”。
  26日赴河南林县的红旗渠参访过后,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专家塞尔丘克·乔拉克奥卢告诉记者,“这是中国历史上团结一心的一个奇迹工程”。在他看来,红旗渠精神和“上海精神”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追求发展和繁荣,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就能克服困难和挑战,实现目标”。
  这里有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共鸣。
  主会场外,主办方设置的河南文化与特产展示区,与会嘉宾们饶有兴致地体验中国传统服饰、汉字拓印、香包制作……其中非遗中医展台前排队的人格外多。只见一位中医正为俄罗斯记者问诊把脉,旁边一位身着白大褂的“洋大夫”一边用英语做翻译,一边熟练地为其他问诊者做针灸治疗。
  这位“洋大夫”是从德国来河南学习中医和中国文化的约埃尔·米卡埃尔·瓦尔克,中文名“无名”。他来华已有十年,目前是郑州一家中医院的医师,还开设自媒体账号分享学中医的体会,积极推广中医药文化。
  地道的河南话、娴熟的针灸手法,瓦尔克的出现吸引了峰会现场不少人关注。“这两天在峰会现场已给100多人号过脉了。”他告诉记者。
  谈到此次上合组织媒体智库峰会,瓦尔克说:“媒体的职责是传播信息,就像我喜欢宣传中医……好的信息和优秀文化都需要传播和交流。”在他看来,中医的理念是通过协调人体五脏六腑、实现整体平衡,而媒体报道也应该促进合作与平衡。
  这里还有不断深化合作的呼声。
  “每次从中国返回后,我都要撰写文章介绍中国。伊朗民众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现代化成就,我们希望能通过合作,学习借鉴中国的经验。”伊朗迈赫尔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迈赫迪·拉赫马提告诉记者,此次到郑州参加峰会是他第三次来中国。
  交谈中,拉赫马提多次提到“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组织大家庭中的很多国家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国,这让彼此之间联系更紧密、合作更务实。作为媒体人,我特别愿意加大对‘一带一路’合作的报道,让伊朗企业更多了解中国这一倡议,更多参与区域务实合作。”
  24日在河南宇通客车公司,与会嘉宾代表纷纷试乘无人驾驶客车,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绿色制造的技术优势和理念。这家企业在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办厂,为当地引入新能源汽车技术。
  “这是一家真正的绿色工厂。”巴基斯坦互联新闻社社长穆罕默德·阿克迈勒·汗说,宇通客车是巴基斯坦人喜爱的通勤工具,此次参观了解车辆的制造过程更是让他深受震撼。“试问谁不喜欢这样的合作伙伴?哪个国家不想拥有这样的工厂?”
  (新华社郑州7月26日电 记者张代蕾)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8日 12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