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7日,2025年莱茵—鲁尔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闭幕。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共派出116名运动员,参加14个大项90余个小项的比赛,在本届赛会共收获30枚金牌、27枚银牌、17枚铜牌,位列金牌榜第二。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总负责人、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兼秘书长刘立新表示,本次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圆满完成了参赛任务和既定目标,集中展示了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成效和中国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本届大运会共设羽毛球、篮球、田径等18个大项,首次在三人篮球项目中为残疾人设项。上海体育大学教授毛丽娟认为,大运会是检验、展示各个国家和地区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水平的良好平台。据赛事组委会统计,共有来自10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赛事共诞生28项新的赛会纪录,参赛者不乏众多拥有奥运会、世锦赛和洲际锦标赛参赛经验的优秀选手。
从大运会参赛规模进一步扩大,到学生运动员竞技水平明显提高,在刘立新看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体育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把学校作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蓄水池”,通过学校俱乐部、校园联赛等构建起完整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立足学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刘立新说。
来自北京大学的舒衡,今年5月夺得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金牌,他将好状态延续到本届大运会。当地时间7月24日,舒衡在前三跳落后的情况下,第四跳快速调整,以8米07的成绩升至排名榜首位。在最后一跳中,舒衡继续挑战自己,最终以8米09的成绩夺得冠军。在他看来,每一场比赛都有助于自己建立信心。
当地时间7月25日,中国大学生女篮在决赛中以81∶69战胜对手,赢得该项赛事金牌。球队教练、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李笋南透露,虽然本次比赛球队仅集训两周时间,但大家心劲儿很足。“球员们都很聪明,专业素质高,对待每一次训练和比赛都全身心投入,团队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李笋南说。
在本届大运会首次设立的三人篮球比赛中,由高梓悦、张涛、王小青、刘贝组成的中国队收获女子三人篮球项目银牌。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两支女篮队伍由来自国内6所高校的在校学生组成,不俗的成绩体现了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成效。
刘立新介绍,校园篮球已初步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国、省、市、县、校贯通的校园联赛体系。此外,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与中国篮球协会共同开展教练员培训,不断提升体育教师和校园篮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与水平。刘立新认为,基层篮球教练和校园联赛发挥牵引作用,激发学生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不断扩大篮球运动的人口基数,既可以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们强健体魄、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也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本届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乒乓球女队4名运动员全部来自华东理工大学,最终收获女子单打和女子双打两枚金牌。教练臧玉瑛介绍,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项目发展得益于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体教融合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帮助。”
运动员在赛场下的友好交流也让人印象深刻。在女篮赛场混合采访区,中国大学生女篮运动员刘禹彤与获得季军的匈牙利女篮队员相互击掌祝贺:“我们在场下互相分享各自的美食,成了很好的朋友。”舒衡有同感:“相比田径单项赛事,我更喜欢大运会的氛围,来参赛可以认识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交流、互相学习。”相聚相知、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本届大赛为中国大学生运动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生运动员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