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5年07月28日 第A2版)
本报通讯员 赵秀美
“现在每天步行10分钟就能到厂里上班,每月工资比外出打工时还多2000元!”提起家门口的就业变化,金乡县崔口村村民王大姐麻利地分拣着蒜米,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份在“村域之家”牵线下获得的质检岗位,让她既能照顾家庭,又有每月8000元的收入。王大姐的故事,正是金乡县总工会打造“村域之家”服务平台、激活家门口就业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金乡作为年交易量占全国70%的 “大蒜之乡”,形成了种植、加工、仓储、电商等产业链,集聚了1800余家小微企业,但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村镇,存在着“企业分散难统筹、职工需求难对接、服务资源难下沉”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金乡县总工会以崔口村为示范,以“共建共享共赢”为核心,创新打造“村域之家”服务平台,形成了“职工增收、企业增效、产工互促”的良性循环,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我们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原则,将100余家企业编入 ‘1个联合工会+产业龙头企业+N个小微企业’的组织架构。”崔口村工会主席韩金龙指着办公室墙上的企业分布图介绍,过去村域企业建会难、覆盖难,该县总工会专门组建了“建会服务队”,下沉到村里创新推行“区域联建+产业统建”模式,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递进深化,有效覆盖企业100余家。
如今全县15个村域工会联合会覆盖千余家企业,规范化建会率达98%,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组织网络让企业协同效率跃升60%。
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过去企业招工“各扫门前雪”,现在工会整合需求,在新建“村域之家”设立就业服务站,收集就业意向、精准推送岗位,并提供就业指导、上岗帮扶,统一调配用工,有效解决农民工工作空档问题。“村域之家”的核心在于精准对接企业和职工需求,打造“需求匹配-技能提升-就业保障-服务延伸”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村域之家”整合“蒜都工匠学院”等资源开设“产业学堂”,分层定制培训课程:为50岁以上群体开设分拣、包装等 “轻技能速成班”;为年轻人开设叉车、冷链管理等“专技强化班”;为创业者孵化“乡土主播”电商班;并提供“培训-实习-就业”全程跟踪帮扶。目前,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参训者100%端牢“家门口饭碗”。
为充分保障就业,县总工会还联合人社等部门强力开发岗位,累计提供分拣、质检、快递等就业岗位3000余个,成功帮助5000名村民实现“出家门进厂门”。
围绕大蒜产业融合发展,县总工会以“村域之家”为创新枢纽与服务主阵地,精准实施田间提质增效、产品精深增值、物贸数字拓市三大赋能工程,有效促进职企双赢增收。 “村域之家”联动东运工友创业园,大力推广科学化、机械化种植采收技术,带动3000余户蒜农亩产提升15%。积极搭建产学研对接与创新成果转化通道,成功开发黑蒜、益生菌片等80余项深加工产品,助推企业增效超20%。充分利用镇 “共富工坊”直播基地,孵化培育近200名 “直播新农人”,带动农产品网销额突破千万元;创新联动 “蒜客优”等电商平台,通过发放消费券有效激活乡村消费新市场。
“工会既是产业发展的‘推进器’,更是职工幸福的‘服务者’。”金乡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邱敬华表示,未来将持续以“产工互促”为纽带,以“村域之家”为支点,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型业态,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端稳“金饭碗”,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既看得见技术变革,更摸得着民生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