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回复: 0

智慧梁场提升了公路建设领域T梁预制的智能化水平 这里的每片梁皆有“云简历”

发表于 昨天 18: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黄仕强 本报通讯员 杨树良

在长度150米、宽度120米的厂房内,10条25米T梁生产线和4条40米T梁生产线整齐排列,机械臂正在灵活抓取、切割、组合着钢筋构件,混凝土通过水平皮带输送至布料机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生产线启动作业,一片片T梁源源不断地被制作出来。前不久,走进中铁五局G5京昆广绵智慧梁场,记者见到了这一幕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该梁场承担了G5京昆高速广元至绵阳段扩容工程LJ10-13标管段内5738片T梁的预制架设任务。从2024年3月正式开工至今,已完成了5371片的T梁生产。

“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5000多片T梁的生产,换作传统梁场根本无法实现。”广绵智慧梁场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唐政兵感慨,能够将“不可能”转为现实,得益于智能化赋能,让制梁变“智梁”。

会拧钢筋的“机器人”

“以前6个人要忙大半天才能完成一个钢筋笼,现在‘机器人’两三个小时就搞定了,而且质量更稳定。”一位在传统梁场工作十余年的老工人看着智能化生产线,话语中满是欣喜。

带给工人们如此强烈对比感受的是广绵智慧梁场投入使用的新一代智能钢筋绑扎生产线。该梁场项目部总工程师李志祥介绍,公路桥梁T梁预制是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而钢筋绑扎效率直接影响整体建设进度。传统人工加工钢筋笼质量参差不齐,上一代自动绑扎生产线也存在工艺复杂、效率低下的问题。

“我们采用了‘钢筋组合片体+节段安装’的全新生产方式。其中顶板绑扎线由钢筋数控调直弯曲成型系统、自动焊接系统组合而成,实现顶板钢筋的全流程自动生产,减少人工49人,工效提升15%。而底腹板钢筋笼中的马蹄筋和箍筋组成‘钢筋组合片体’整体安装,实现了工艺革新。”李志祥说,单个钢筋笼的加工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5小时。

智能化处处可见

与传统梁场泥土满地、粉尘密集相比,广绵智慧梁场厂房内的干净整洁也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全新设计开发的混凝土水平皮带输送系统,实现了现场全自动走行定位。”李志祥指着正在平稳运行的设备说,相比传统梁场采用罐车进行混凝土运输,这套智能化系统可以直接将配比好的混凝土输送至工厂内,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降低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节约运输能源费用3578.71万元,平均每片T梁节约6236.85元。

在混凝土水平皮带输送系统的下方,几个密闭的棚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刚刚浇灌成型的梁体随着轨道被缓慢地送入,棚体外的电子屏上不断有温度提示闪烁。李志祥解释道,这是该梁场创新设计的全封闭式养护棚,采用数控等离子雾化养护系统,可按照棚内温度和湿度自动进行养护作业。

“相当于为梁体制作了一个温室。气温低时,可以自动升温蒸养;气温高时,又能自动喷水保湿。”他说,有了这套智能化的养护系统,消除了天气原因对梁体带来的影响,通过蒸养棚内温、湿度感应器,将温、湿度数据通过线性方式实时进行记录,准确把控每一片梁体的养护情况。

梁上有个二维码

“智慧大脑”统管全局的景象,在广绵智慧梁场还不仅仅体现在生产流程之中。

在T梁存调区,记者看到每一片制作完成的梁体都有一个二维码。拿出手机尝试扫描之后,屏幕上立即跳出了该片T梁的类型、长度、顶板宽度、高度、混凝土标号等完整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就连该片T梁架设至高速路的具体地标也一目了然。“从这里诞生的每片梁都拥有‘身份证’,皆有‘云简历’。”唐政兵自豪地说。

前不久,来自国内公路建设领域的上百名专家学者来到广绵智慧梁场进行参观交流。“广绵智慧梁场的创新实践,为全国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一位参观者说。

记者离开广绵智慧梁场时,已是傍晚。在渐渐落下的夜色中,厂房内灯火通明,生产线加速运转。离厂房几步之遥的控制中心里,年轻的技术员们注视着屏幕上实时滚动的生产数据。“这条生产线从设计、理论、装备、应用等多个方面推动了行业产业化升级,提升了公路建设领域T梁预制的智能化水平。”唐政兵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