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激活城市“金边银角”,让幸福空间触手可及

发表于 前天 11: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潘铎印

据7月30日中国经济网报道,广东深圳罗湖区在推进街区精致化建设中,通过活化并释放城区边角的低效用地空间,实施桥下空间利用、金角银边改造等多项行动,为破解高密度建成区城市治理难题探索一条新路径。城市“灰色角落”焕发新生,成为城区“金角银边”,成为群众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空间。

“金角银边”可以理解为城市中被忽视或未充分利用的角落,通过改造可转化为高效利用的公共空间。通常来看,城市的“金角银边”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角类空间,以街角地块等为代表的小型公共空间;二是边类空间,如人行道边线至小区围墙或建筑立面间的区域。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方寸之间做腾挪”,将空间资源高效利用,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重要命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积极探索闲置边角地、桥下空间、建筑屋顶等“城市灰空间”的活化利用,将其打造为功能复合的新型公共空间,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创造了更多“接口”。政府部门将城市“边角余料”转化为“金角银边”,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是对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利用,也是对群众关于美好生活期待的积极回应。

激活城市“金边银角”,可以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少地方深入挖掘城市高密度城区潜力空间,梳理可改造、可提升的区域,“见缝插针”加强设施供给。诸如桥下空间、路口拐角等小微空间被打造成“口袋公园”等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让“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呼声有了着落。这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市颜值与品质的双提升,让市民可以用citywalk的方式解锁家门口的宝藏资源。

创新剩余空间的“价值”,还能丰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让“小空间”释放出“大能量”。嵌入休闲、娱乐、商业等服务设施建设,让不同业态形成功能互补,便利居民生活,打造“以商养园、以园促商”的良性循环生态,为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注入新活力。为此,有的地方通过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让“边角空间”融入地域传统文化元素,展现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成为市民和游客青睐的打卡地。还有的地方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企业参与运营管理街区公共空间,利用企业专业能力和资源实现市场化运作,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这都值得更多地方借鉴。

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很多地方都结合本地实际,引入各方力量共建“金边银角”,其中不乏有些还成了网红打卡地,其中做对了什么,值得总结经验。期待各地通过加快城市提高治理效能,推动城市“金角银边”空间优化提升、空间功能复合与创新利用,让城市更新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贴近市民群众,最终让城市空间成为承载情感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的温暖家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