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文化发展惠及民生

发表于 昨天 08: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专家视点】
  作者:傅晓(浙江省宁波市社科院[市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主席])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建设精神文明就是要用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而人本质上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培养具有现代化文明素养的人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应该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需求更为迫切,演唱会和戏剧下乡的火爆、村晚村播的出圈、“我陪孩子读经典”活动的受欢迎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只要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提供丰富的满足消费需求的文化精品,就能够推动文化繁荣,不断向文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提供丰富的文化精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身就是民生行动。要把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结合起来,像重视经济一样重视文化,落实中央决策、制定科学规划、抓好重大项目,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更多的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机构的积极性,调动更多的文化人的积极性,不断丰富文化市场的供给。要特别重视内容生产,用鲜活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占领市场、占领网络空间。要充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把文化和科技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渗透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唱响主旋律,提升正能量,提振精气神。要运用现代科技,培育新业态,创造新途径,运用新形式,把目标追求和路径探索、内容创造和形式创新结合起来。
  文化精品的生产、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从根本上讲,只有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文化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才能够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人民群众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品牌。社会效益和市场需求并不矛盾,良好的社会效益最终会转化成持久的市场需求,收获持久的经济效益。
  文化服务民生在各地都有比较好的探索,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才能更好地发挥化人、惠民、兴业的功能。这是人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必然失败。要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坚决摒弃形象工程,真正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一任接着一任干,形成稳定的工作机制,在现代化建设中先行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1日 05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