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前每日例会的目的是提升团队协作、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不断丰富例会内容、创新例会形式。“人人都讲一小课”让班前例会内容更具针对性和贴近性,同时改变了过去由带班人“唱独角戏”的局面。
据《江苏工人报》报道,“今天我来分享一下遇到压缩机突发故障时的三个实用小技巧……”近日,在新一轮班前会上,扬子石化烯烃厂压缩片区外操神浩冰站在大屏幕前,用短短十几分钟讲清楚了他近期积累的宝贵经验,既包含了标准操作步骤,又穿插了他在实践中总结的“独门秘诀”。这样的“小课”,如今已成为班组“每日例会”的一道新风景。
扬子石化烯烃厂针对部分职工“不敢讲、不愿讲、不会讲”的现象,在班组创新推行“人人都讲一小课”分享机制。每位成员轮流上台,用15分钟左右时间,围绕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只讲“干货”,直奔主题。从冰点“热身”、立题破题,到知识讲授、互动验证、简明收官,五个环节紧凑有序。
通过班组的“每日例会”,可以分析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达到减少安全事故、提升工作效率的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实中,一些班组每日例会通常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内容旧而空。部分班组例会习惯“上大课”,内容基本停留于念文件、学规程、下任务的“老三样”。因为职工感觉“大而空”,例会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形式缺乏创新。不少班组例会长期由班组长当“主讲”、职工当“听众”。时间一久,职工因为产生“听觉疲劳”,难以做到入脑入心。扬子石化烯烃厂在班组创新推行“人人都讲一小课”分享机制,令人耳目一新,击节称好。
“人人都讲一小课”,让职工由“听众”变身“主讲”,督促职工“会干”的同时“会总结”。人,只有善于总结才能善于提高、善于进步。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具体内容,“主讲人”既可以分享成功经验与技巧,让其他职工从中学到“新招”;也可通过剖析失败教训,让其他职工引以为诫;还可以具体、准确地指出安全风险点以及注意事项,让其他职工引起警觉。
保证“人人都讲一小课”取得成效,首先要做好制度设计。相关企业要出台详细的“班前每日例会规章制度”,明确“人人都讲一小课”的内容及发言时间。要坚决杜绝假话大话空话和客套话,做到结合岗位谈“实问题、真感想”。二要鼓励和带动。班组长和师傅们要用言语鼓励职工勇敢走上讲台,用行动帮助他们制作课件,帮助每名职工从“不会讲”变为“讲得顺”、再到“讲得精、讲得透”。三要有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一方面考核班前例会流程是否规范、记录是否全面、是否“重形式轻内容”,一方面对“人人都讲一小课”进行定期评比,对评选出的“优秀课件”给予适当奖励。
班前每日例会的目的是提升团队协作、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不断丰富例会内容、创新例会形式。“人人都讲一小课”让班前例会内容更具针对性和贴近性,同时改变了过去由带班人“唱独角戏”的局面。通过职工“小课”分享,扬子石化烯烃厂实现了班组“人人受益、共同提升”的良性循环。自活动开展以来,该厂职工的操作技能显著提升,新职工上岗考试和老职工复证考试通过率达100%——套用一句广告语,堪称“人人都讲一小课,企业进步一大步”。
班组每日例会也需要与时俱进。“人人都讲一小课”值得点赞,也值得借鉴和推广。(余清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