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食堂的刷卡机总在嗡鸣,那声音里藏着一片看不见的冰凉。我们穿着统一的工装走进来,既是拿着工资的员工,也是掏出饭钱的食客,可在这片本该熟悉的屋檐下,却常常觉得手足无措。就像刚从蒸箱里取出的馍馍,烫得指尖发疼,却找不到一张能兜住它的纸,更别说一个顺手的塑料袋。那团温热在掌心晃悠,像一团无处安放的火焰,烧得人心里发慌。
没人说得清为什么要省略掉塑料袋。在这个标榜智能化的食堂里,从刷脸支付的蓝光到自动打餐的机械臂,处处透着科技的光鲜,可偏偏在最该有人情味的地方,露出了破绽。那些被刻意省去的便利,像仪表盘上跳红的故障码,明明刺眼,却没人愿意深究。有人急中生智,扯了几张纸巾裹住馍馍的棱角,纸巾很快被热气浸得发软;有人犹豫片刻,默默把馍馍放回餐台,转身时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一声;更多人只是站在取餐台与出口之间,像一个个沉默的问号,把想说的话咽回肚子里。
刷脸支付的蓝光每天都在闪烁,却照不亮那些管理上的盲区。今天张三的餐费多扣了两块,明天李四的餐盘里多了份不爱吃的青菜,找工作人员理论,得到的总是那句轻飘飘的“系统就这样”。仿佛那些算错的账单、打错的菜,都该被这七个字轻轻掩埋。我们低下头扒拉着饭菜,嘴里嚼着的,好像不只是米饭和青菜,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委屈,咽下去时总带着点涩味。
食堂墙上挂着的标语还很新,“关爱员工”四个烫金大字在蒸汽里慢慢洇开,反倒不如一个塑料袋实在。那薄薄一层塑料,能兜住带饭回家的琐碎,能接住生活里的烟火气,甚至能接住一声不经意的叹息。可现在,连这点重量都成了奢望。
我们其实从来没指望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关怀。那些年终报告里排着队的排比句,那些大会小会上反复强调的“以人为本”,听多了就像食堂里循环播放的背景音乐,记不住也留不下。我们真正想要的,不过是打饭时递过来的那只手,是机器出故障时一句温和的“别急”,是馍馍终于被装进袋子的瞬间,能听见心里那块石头落地的声音。
智能的齿轮转得再快,也不该碾过人间该有的温度。一顿饭的暖,看似微不足道,却能焐热整个冬天的寒。就像清晨食堂飘出的第一缕香气,能让奔波的脚步慢下来;就像傍晚打包带走的那份热乎,能让空荡荡的家里多些生气。这些被忽略的细节里,藏着的其实是企业的心跳啊。
真希望有人能弯下腰,听听这些藏在烟火气里的声音。毕竟,能让大家记在心里的,从来都不是那些宏大的口号,而是食堂里那点实实在在的温度。(王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