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回复: 0

于辩议中获智识

发表于 2025-8-4 09:30: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学术争鸣】
  作者:光明日报评论员
  真理,如取火之燧,而学术争鸣,则如予它一次钻研、一回撞击,让真理的光辉越加夺目。
  真理,如参天之木,而学术争鸣,则如予它一缕春风、一场甘霖,让真理的根脉越加扩深。
  真理,如浩荡之河,而学术争鸣,则如予它一泓清泉、一层淘浪,让真理的认知越加澄澈。
  学术研究,是从理论的高度认知客观世界,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完整的、系统的认识。犹如深山采芝、深海探珠。诚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确,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不可能轻易就能把握,学术研究中争鸣论辩、诘难交锋应是必然。争鸣过程中,双方竭全力为自己的观点寻论据,彼此勾探求索觅正道,以期求获真知。
  其实,学术争鸣不仅仅有助于我们探求真知,对弘学启智、匡谬布新、激浊扬清,意义非凡。
  学术争鸣,可以拓宽认知边界。一切理论与认知,都并非单一维度的框架,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才能理解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两汉之际,经学领域今古文之辩,从不同角度解读儒家经典文本,助推了中国古代文字学、训诂学、文献学的整体发展。
  学术争鸣,可以涵养辩证思维。一切理论与认知,都不是非此即彼、有你无我简单相对,具备辩证理性思维,才能导向真理的彼岸。宋明两代,“格物致知”与“发明本心”二说,在哲学本身的思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孕育了使用分析、推理、论证的思维方法。
  学术争鸣,可以促进知识普及。一切理论与认知,不能只是荒江老屋中二三人商量培养之事,只有让更广泛的人群参与,才能叩发大鸣、并在取长补短中不断完善周备。战国百家争鸣时的诸子讲学,宋代书院繁盛中的鸿儒弘道,新文化运动里的文白论辩,各种学说通过争鸣而引发共识。
  学术争鸣,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一切理论与认知,不应仅看作是书本上的知识、笔头下的道理,它们能提高人的素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新文化运动勃兴,科学与玄学之争,在探索认知人生的方法论时,宣传了唯物史观,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回溯历史,凡是学术争鸣旺盛的时代,必是文盛兼备的时代。学术争鸣成为发展科学的基本手段、扩充知识的重要方法、文化繁荣的主要标志、文明进步的必经途径。人们在学术争鸣中,获得教益、洞悉规律、掌握真知。
  可以说,学术争鸣,如同一场智识较量的“大擂台”,看起来,“拳脚相向”,实际上落在身上的是,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涵养、知识短板的补齐。它告诉人们:真理不惧辩论,认知需要检验,思考蕴含力量。
  当社会大众广增学养、善于思辨、勇于表达时,一个社会的整体智慧与创造力,便得到了汹涌释放!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4日 0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