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回复: 0

智能微电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乡村振兴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文深入探讨智能微电网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并以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的实践为例,阐述其在区域发展中的成效与意义。通过分析蒙城县城乡智能微电网示范区建设、政企协同创新、微电网资源调控及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揭示城乡智能微电网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发展和服务乡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为相关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二、智能微电网的特点与优势
2.1分布式能源整合
智能微电网能够将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电源纳入系统,实现多种能源的协同互补。例如,在白天光照充足时,充分利用光伏发电;而在夜间或光照不足时,结合储能装置或其他能源进行供电,提高能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种分布式能源整合方式,减少了对集中式大型电源的依赖,降低了输电损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2.2灵活性与适应性
城乡智能微电网具有灵活的运行模式,既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在用电低谷时将多余电能输送到大电网,高峰时从大电网获取补充电力;也可以在电网故障或特定情况下独立运行,保障关键负荷的电力供应。其能够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如偏远地区、工业园区、乡村等,灵活调整能源配置和运行策略,适应多样化的能源需求。
2.3智能化管理与控制
借助先进的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智能算法,智能微电网实现了对电力生产、传输和消耗的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控制。通过智能管控系统,可以根据负荷变化和能源供应情况,自动调整能源分配,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智能化管理还能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降低运维成本。
三、蒙城县城乡智能微电网示范区建设背景与举措
3.1建设背景
蒙城县作为农业大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能源需求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同时,随着当地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如大量的光伏电站建设,对电网的接纳和调控能力提出了挑战。此外,智能电网产业在当地逐渐聚集,企业节能降耗需求大,为智能微电网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
3.2建设举措
2024年以来,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结合当地特点,选取特定区域作为智能微电网示范区率先开展建设,并在其他区域同步跟进探索。在建设过程中,县供电公司积极整合城乡分布式光伏电站、储能装置等资源,构建了“光伏电站+蓄能”的微电网模式。通过安装智能监控和保护装置,实现了对微电网内能源的实时监测和调控。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智能微电网项目的落地实施。
四、政企协同强化与技术创新
4.1政企合作机制
蒙城县政府与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建立了紧密的政企合作机制。政府在政策支持、土地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智能微电网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供电公司则充分发挥技术和资金优势,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运营管理。双方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解决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4.2技术创新成果
在智能微电网建设过程中,政企协同开展技术创新。通过研发和应用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微电网资源的统一调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微电网内的能源生产、负荷需求进行精准预测,从而优化能源分配策略。同时,积极探索微电网与大电网的互联互通技术,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还在储能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进展,降低了储能成本,提高了储能效率。
五、微电网资源调控与电力市场推进
5.1资源统一调控
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通过建立智能微电网管控平台,实现了对微电网内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负荷的统一调控。该平台能够实时采集和分析能源数据,根据能源供需情况自动调整发电设备和储能装置的运行状态。在用电高峰时段,优先调用储能装置放电,同时协调分布式电源增加发电出力;在用电低谷时段,将多余电能储存到储能装置中,避免能源浪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城乡微电网内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5.2推进电力市场进入
为了进一步发挥智能微电网的经济效益,蒙城县积极推进城乡微电网用户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建立合理的收益保障机制,鼓励城乡微电网用户参与电力交易。城乡微电网用户可以根据市场电价和自身能源供需情况,灵活调整电力生产和消费策略,实现余电上网盈利。同时,参与电力市场还能够提高微电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促进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在市场电价较高时,城乡微电网用户可以增加发电出力并将多余电能出售;在电价较低时,则可以减少发电,从市场购买低价电力。(王帅 孙静 过传武 侯宏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