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期次:第8635期
陈佩斯创作的电影《戏台》,以民国军阀混战时戏班的生存困境为切入点,借一台《霸王别姬》的演出,于方寸舞台间勾勒出乱世众生相。这部作品以喜剧为表、悲怆为里,既展现传统戏曲魅力,又折射小人物在乱世中的生存智慧与精神坚守。
《戏台》叙事精巧,张力十足。戏班班主侯喜亭为保戏班,在军阀、贵妇、逃兵等各方势力间艰难周旋,原本规整的《霸王别姬》被改得面目全非:虞姬行头变“娘娘”礼服,逃兵私货成军阀“良药”,正经戏码让位于“拳头硬说了算”的混乱法则。情节的错位与失控,荒诞中精准勾勒出乱世本质——权力失序、规则崩塌,个体命运如飘萍,只能在妥协与挣扎中求生。作品的喜剧表达层次丰富,笑点背后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军阀的蛮横无知与对戏的一知半解,构成表层冲突;侯喜亭在妥协中的坚守、戏班人对职业的敬畏,则在深层礼赞职业精神与文化尊严。观众捧腹之余,常被台词、眼神触动,那是对小人物命运的共情,对“活着不易”的集体共鸣。
《戏台》深刻之处在于对“戏”与“人”关系的辩证思考。戏台上,楚霸王与虞姬的豪情与忠贞是艺术演绎;戏台下,戏班人护持技艺、延续香火是现实的坚守。侯喜亭“戏得唱下去,日子也得过下去”一句,道尽传统艺人的执着——无论世道如何,只要锣鼓一响、水袖一扬,文化基因便不会断绝。
作品对戏曲艺术的呈现,敬畏与创新并存。经典唱段穿插其间,既唤起观众文化记忆,又以“戏随时代变”的无奈,反衬传统文化在动荡中的脆弱与坚韧。这种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超越历史语境,直指当下守护文化根脉的时代命题。
作为历史题材作品,《戏台》未止步于往事复刻,而是借艺术化处理为当代提供镜鉴。军阀混战下的“规则失序”,警示稳定社会秩序对文明存续的重要性;戏班人的困顿坚守,诠释“精神不倒,文化不灭”的深刻道理,与当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时代需求巧妙呼应。
当然,作品人物塑造尚有提升空间,部分配角功能性较强,未能充分展现乱世众生相的丰富层次。但瑕不掩瑜,《戏台》以扎实艺术功底、深刻人文关怀,实现了喜剧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为文艺创作“以史为鉴、以艺通心”提供了生动范例。
从舞台到银幕,《戏台》魅力经久不衰,正因其触碰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思考——生存的智慧、坚守的价值、文化的力量。在时代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演员”,唯有守住内心的“戏台”,方能在变迁中锚定方向,让精神灯火代代相传。
(孔德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