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安全设备设施绝不能“失管”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邢承木 于 2025-8-6 19:49 编辑

安全设备设施不能“失管”​

▉邢承木
   据《中国应急管理报》7月29日报道,某企业供检维修人员上下的钢直梯护笼被查出存在焊接点开裂、立杆数量不足、间距过大等安全隐患。面对执法人员的质疑,该企业负责人竟用“偶尔检修时才用到梯子”为自己进行辩解。言外之意很明显,平时很少用,所以很少检修保养。这种将安全设施的重要性与使用频率简单挂钩的逻辑,不仅暴露了企业安全意识的淡薄,更触碰了安全生产的红线。​
   在工业生产场景中,像钢直梯这样的安全设施并非每天用得着,但其“备而不用”的属性恰恰决定了它的关键价值。就像高层建筑的消防通道,日常鲜有人涉足,却必须保持 24 小时畅通;如同仓库的紧急喷淋装置,可能几年都不会启动一次,但管道压力必须时刻达标。安全设施的本质是风险防线,越是在不常使用的状态下,越需要通过持续维护来确保其“随时可用、安全可靠”。​
   回溯近年来的安全生产事故,不少悲剧的根源正是对 “低频次使用设施”的维护缺位。2023年某地化工厂检修事故中,作业人员从仅3米高的检修平台坠落身亡,事后调查发现平台护栏的固定螺栓早已锈蚀松动,而该平台每月仅使用1-2次,企业因“用得少”未纳入常规巡检,长期处于“失管”状态。案例证明,安全事故的发生从不因设施使用频率低而降低概率,反而会因维护“失管”而放大风险。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企业所谓的“偶尔使用”绝不能成为规避责任的借口,将安全设施分为 “常用”和“备用”两类,对后者简化维护流程、降低检查标准,这种选择性执行的做法,本质上是对法律的曲解。​
   要杜绝安全设施“失管”的现象,企业需要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设施台账动态管理制度”,对所有安全设备登记造册,明确使用频率、维护周期、责任人员等信息,哪怕是每年仅用一次的检修直梯,也要在台账中清晰标注下次维护时间。其次,要推行“双检复核机制”,日常检查由岗位人员执行,月度复查由安全管理部门牵头,两者形成闭环,避免“自己检查自己免责”的漏洞。此外,可引入物联网技术,对关键安全设施安装状态监测传感器,像钢直梯的承重结构应力、护栏完整性等数据实时传输至管理平台,实现从“人工巡检”向“智能预警”的升级。​
   安全意识的培育同样至关重要。企业负责人的那句辩解,折射出“重生产、轻防护”的错误认知仍有市场。通过案例警示教育、安全责任考核等方式,让管理者深刻认识到:维护不常用设施不是“额外负担”,而是法定职责;省下维护成本看似“降低支出”,实则是在积累风险。当“备用设施也要高标准维护”成为全员共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用得少就懒得管”的惯性思维。​
   安全生产没有“例外选项”,任何设施的维护都不能留有空白。钢直梯上的每一个焊点、每一根立杆,都是守护生命的防线。企业唯有摒弃侥幸心理,以制度为纲、以责任为要,将维护保养覆盖到每一处安全设施,才能真正筑牢安全生产的堤坝,让“偶尔使用”的设施始终保持“随时可靠”的状态。这既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生命的负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