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回复: 0

应对暴雨天气,须打“有准备之仗”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明时评】
  作者:张永宁(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目前正值汛期,全国多地频繁受到暴雨袭击。极端暴雨天气本该罕见,为何现在时常出现?
  研究显示,全球极端暴雨天气可能成为“新常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降雨事件发生频率更高、强度更大。我国的降雨趋势也在悄然变化。近50年来,年平均降水日数总体下降,小雨日数减少13%,而暴雨日数增加10%。从强度看,极端暴雨的威力在加强,瞬间暴雨倾盆。这种短时强降雨因其突发性和集中性,常带来洪涝灾害。
  在人们的印象中,“南涝北旱”格局本是常态。然而,自2010年以来,夏季雨带明显北抬、北扩,北方降雨显著增多,且更具局地性、突发性。2023年夏天,台风“杜苏芮”登陆后罕见千里北上,给华北、东北等地带来极端暴雨。河北临城累计雨量最高达1003毫米,相当于当地两年雨量;特大暴雨导致东北10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
  为什么雨越下越猛烈?气候变暖是主要原因。道理很明了:天气变热会加速全球水循环,大气承载的水分更多、更活跃。这如同烧水,常温下水很平静,接近沸点时就剧烈翻腾。大气活动同样如此。不稳定的大气将带来暴风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称,全球每升温1℃,日极端降水事件预计将加剧约7%。
  当“百年一遇”“历史罕见”被频繁用来强调灾害性暴雨的极端性时,警钟已敲响。我们应该意识到,暴雨的反常性、破坏力、防范难度正在升级。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们须打“有准备之仗”。一是让预警更精准。继续发展先进的监测手段和预报技术,提升极端暴雨天气预警的及时性和精准性,为不同人群、行业提供专门化预警策略和决策建议,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二是让城市更坚韧。加强基础设施应对暴雨的能力,尤其要考虑“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等极小概率场景。三是打好日常科普和应急传播的“组合拳”。平时多用场景化的方式向不同人群传播极端暴雨知识,提高公众对暴雨的科学认知和防范意识。
  气候变暖是长期趋势,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也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充分认识、加强应对,我们才能在暴雨频发时保护生命、保卫家园。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8日 03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