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回复: 0

土药材成了金饭碗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湖南龙山县种植中药材,修复生态,带动增收
土药材成了金饭碗(家乡的山水能生金)
本报记者 孙 超《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8日 第 11 版)
  龙山县百合种植基地。
  龙山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供图

  龙山县召市镇三堡村村民在采摘金银花。
  曾祥辉摄


  核心阅读
  地处群山之中的湖南龙山县,种植黄柏、百合等中药材,修复生态环境,带动群众增收。在科技的助力下,中药材产业链不断延伸,成了当地富民兴业的“绿色银行”。

  武陵山区腹地,云雾弥漫。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大安乡,绿意漫过山梁,涌入眼帘。
  群山之中,300余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的农用车辆不时错车而过,留下淡淡药香。山下园区,十几家企业将黄柏、百合、金银花等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保健品、化妆品等60余种产品,年产值突破10亿元。
  曾经,这片湘西的苍茫群山,山多地少,群众致富不易;如今,大山深处的中药材产业,成了当地富民兴业的“绿色银行”。
  “山顶厚朴成林、山腰黄柏连片、山脚百合飘香”
  以前的日子什么样?
  顺着大安乡大湾村党支部书记葛志文手指的方向看去,地无三尺平,玉米等农作物在石缝中生长。
  “全村山林1万多亩,耕地才2000亩出头。”葛志文说,之前人们毁林开山,向石缝要粮食,结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出现石漠化。
  如今,55岁的大湾村村民钟昌其指着一片葱郁的树林说,这片林子里生长着黄柏——青色表皮下,就是黄灿灿的入药部分。一棵手腕粗细的黄柏,就能带来三五百元的收入。
  “如果说种玉米是村民的‘活期储蓄’,种黄柏就是‘定期存折’,把好生态存进了‘绿色银行’。”大安乡乡长杨天宇说,近年来,村里发展生态产业靠黄柏,石漠化治理也离不开黄柏。
  2016年前后,在产业政策引导和村集体示范带动下,钟昌其种了50亩黄柏。这些年,钟昌其的“存折”越来越“厚”。“树长得越粗,价格越贵哩!”钟昌其说。
  从“绿色银行”中获益的大湾村,近年来退耕还林,黄柏种植达四五千亩。放眼整个龙山县,10万亩野生中药材与20万亩人工种植中药材基地,让“山顶厚朴成林、山腰黄柏连片、山脚百合飘香”。
  “土地歇口气,还得靠绿色科技”
  沿着盘山公路下行,风里混杂着丝丝清甜,龙山县石牌镇的百合种植加工基地到了。
  “龙山百合”,是湖南道地药材“湘九味”之一,全县百合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万亩,年产量10万吨。
  多年以前,龙山县就以百合闻名,但也经历过“危机”。
  “早些年为了高产,什么肥料起效快就用什么。”种植大户张光电说,“结果地僵了、苗蔫了、根烂了,百合鲜货跌到两三块钱一斤,谁还敢种?”
  以农业农村部资助建立的百合良种繁育基地为依托,龙山县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合作,针对百合“病症”开出药方。
  选用分子育种培育的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增施有机肥……这些生态种植的法子,张光电是首批实践者之一。
  “土地歇口气,还得靠绿色科技。”张光电说,“地缓过劲儿了,亩产还提高了三成。这几年,龙山百合鲜货1斤20元起售,干片每斤约50元,土药材成了金饭碗。”
  从“百合深加工关键技术”到“黄柏活性成分提取”,近年来,龙山县与20余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目前,全县建成3个专家工作站、5个产学研示范基地,科技对中药材产值贡献率超50%。”龙山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技术专家傅飞龙说。
  “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家乡群众生活更好”
  记者跟随一辆运送黄柏的卡车,进入龙山产业开发区。园区内,现代化烘干机取代了过去的“天晒地烘”,分选机挑拣出均匀的切片,还有恒温仓库和冷库保证药材仓储安全。
  “一个麻袋一杆秤,翻山越岭收药材的年代过去了。”湖南省恒龙中药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绍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从事药材生意,不禁感慨,“发展不仅要靠扩大规模,更需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与产业的全面提质升级。”
  如今,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近年来,龙山打造了3个万亩中药材种植乡镇、15个千亩示范片、50个百亩示范点,成立种植合作社300余家。
  另一家企业湖南双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陆续把企业技术人员批量送往湖南长沙、江苏苏州等地学习“取经”。
  “这是要为做好进一步精加工打下基础。”企业负责人周晓丹说,过去,精加工环节主要由下游厂家来完成,“如果能把这些环节放在龙山当地,利润还能大大增加。”
  当下,企业正在筹备建设新的标准化加工厂房,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相关部门也在精准施策,呵护产业生态。
  近年来,龙山县制定了多种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的技术规程,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目前,龙山县已拥有中药材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省级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龙山县委、县政府成立中药材产业链工作专班,从强产业、筑品牌、重扶持等方面精准施策,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家乡群众生活更好。”龙山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向怿文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