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职工思想动态如同企业运行的“晴雨表”,直接关系到队伍稳定与战略落地。做好职工思想动态的调查、研判与处置,既是巩固党建引领成效的必然要求,也是激活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更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
企业应建立“线上+线下”“点+面”相结合的调查体系,确保信息收集的全面性与时效性。线上可依托企业内网平台、微信小程序、专用调研APP等数字化工具,设计涵盖多维度内容的匿名问卷,精准捕捉职工在薪酬福利、职业发展通道、改革政策认知、企业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同时,可通过企业内部社群的日常互动观察,捕捉职工不经意间流露的思想倾向,比如对企业重大决策的讨论热度、对工作环境的吐槽频率等。
线下则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工会专题座谈会、班组日常交流会等固定形式,深入一线与职工面对面交流。此外,还可建立常态化的走访机制,由企业管理层、党群工作者定期深入乡镇中心供电所、班组、分公司车间、项目现场,与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职工进行深度沟通,尤其要关注青年职工、转岗人员、一线技术工人等群体的个性化诉求,避免因信息收集的片面性导致对职工思想动态的误判。
对收集到的海量信息,需进行分层分类研判,构建多维度的分析框架。从政治维度来看,要密切关注职工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知程度和认同情况,警惕错误思潮对职工思想的渗透,及时发现并纠正模糊认识,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确保职工队伍在政治上的坚定性和纯洁性。
从生产经营维度分析,需聚焦职工对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目标、绩效考核机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岗位压力、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等因素对工作效能的影响。通过分析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思想波动,找出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潜在思想因素,为优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从民生保障维度考量,要重点关注职工在薪酬待遇、福利待遇、劳动保护、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引发的情绪波动。通过对这些民生问题的分析,准确把握职工的合理诉求,为企业制定民生保障政策提供参考,避免因民生问题处理不当引发职工思想不稳定。
处置工作要坚持“靶向施策、分类化解”原则,构建“受理-分析-处置-反馈-评估”的闭环机制。对政策误解类问题,要通过专题宣讲、政策解读会、一对一答疑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政策讲清楚、说明白,及时澄清模糊认识,消除职工的疑虑。
对合理诉求类问题,要建立规范的“受理-分流-督办-反馈”流程,明确责任部门、办理时限和办理标准。对能够解决的,要迅速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职工说明原因和解决的时间表,争取职工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因拖延或敷衍引发职工不满。
对思想困惑类问题,要发挥党员先锋岗、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开展“一对一”疏导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职工缓解心理压力,消除思想困惑,引导职工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