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在中企互动会员群里,一个话题引发了持续讨论——职工培训究竟是福利还是投资?来自煤矿、化工、石油等不同行业的在线职工纷纷分享自身经历,表达不同见解,让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逐渐呈现出丰富的探讨维度。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掘进一队班长王建军说:“对我们矿工来说,培训就是实打实的福利。去年矿上组织的瓦斯监测专项培训,邀请了行业专家手把手教学,还让我们在模拟巷道里反复实操。现在班组里的兄弟们看瓦斯浓度表,比看自家水表还准,这心里踏实啊!而且培训期间工资照发,矿上还管饭,这不就是福利吗?” 王建军的话得到不少人认同,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采油三班的李明就跟着说:“我们队上搞的压裂工艺培训,请来的都是有二三十年经验的老师傅。以前遇到复杂井况我总发怵,现在跟着学了几招,上周还独立完成了一口难度不小的井的压裂作业,队里给我发了奖金不说,这手艺可是自己的,走到哪儿都饿不着,这培训算下来比发福利还值。” 不过群里也有不同视角的分享,山东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车间职工赵亮就算起了明细账。他说:“我们车间去年引进了一套新的 DCS 控制系统,专门请厂家来做了3期培训,前后花了近20万。刚开始企业也心疼这钱,觉得不如直接给员工发点福利实在。但培训完之后,操作失误率从以前的每月平均5次降到了1次都不到,光减少的原料浪费和设备损耗,半年就省出了培训费。而且生产效率提上去了,上个月车间还超额完成了任务,奖金总额比去年翻了一番,你说这培训到底是福利还是投资?” 赵亮的分析让群里的讨论节奏有所放缓,陕西铜川煤矿有限公司通风科科长张伟接着说:“我们科里的情况也类似,以前搞局部通风机管理,总有些细节不到位,去年花了5万多搞了专项培训,现在不仅隐患排查速度快了一半,还琢磨出了一套节能运行的法子,一年下来能省十几万电费,这账一算就明白,培训这钱花得值。” 其实仔细琢磨大家的话,会发现培训的福利属性和投资属性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从员工角度看,培训带来的技能提升、职业发展机会,都是实实在在的福利,这种福利甚至比物质奖励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大同煤矿集团的王建军和新疆油田公司的李明,正是通过培训获得了技能上的提升,不仅工作更得心应手,还增加了自身的职业竞争力,这无疑是企业给予员工的一份宝贵福利。而从企业角度来讲,培训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事故减少等,都是看得见的投资回报,鲁西化工和铜川煤矿的案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就像河南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的郑建国说的那样:“我们厂搞的技能等级培训,员工考到高级工不仅每月工资多拿800元,厂里还报销考证费用,这对员工来说是福利。但高级工多了,装置平稳运行周期从以前的45天延长到了60天,每年能多创效益几百万,这对厂里来说就是投资。而且员工觉得有奔头,队伍也稳定,去年我们车间员工流失率是全厂最低的。” 郑建国的话点出了关键,福利让员工愿意主动参与培训,投资让企业愿意持续投入培训,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企业只强调培训的投资属性,一味要求员工产出,而忽视员工的成长需求,员工就会对培训产生抵触情绪,培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反之,如果只把培训当作福利,不注重培训效果的转化,企业的投入就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也难以持续。 再看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他们搞了个 “培训积分制”,员工参加安全培训、技能培训都能攒积分,积分既能兑换带薪休假,也能当晋升考核的加分项。井下掘进二班的王浩就靠积分换了5天带薪假,陪家人出去旅游了一趟,回来干活更有劲了。他说:“以前觉得培训是任务,现在觉得是机会,既能学本事,又能换假期,谁不乐意啊?” 而矿上通过这种方式,让安全培训覆盖率从以前的80%提升到了100%,今年上半年井下轻伤事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0%,这就是福利和投资结合产生的效果。徐州矿务集团的这种模式,巧妙地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让员工在享受培训福利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这种做法打破了福利和投资之间的界限,使两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还有浙江宁波化工园区的做法也值得一提,他们搞了个 “共享培训基地”,镇海炼化分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联合起来请老师、买设备,既降低了每家企业的培训成本,又让员工有了更多选择。园区里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李晓东,利用基地的资源学了精细化工合成技术,不仅帮自己企业解决了一个生产难题,还在园区技能大赛上拿了奖,现在成了好几家企业争抢的技术骨干。对李晓东来说,免费学到新技术是福利;对他所在的企业来说,解决了生产难题是投资;而对整个园区来说,人才多了,发展也更有后劲。宁波化工园区的共享培训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和技术交流,这种做法让培训的福利效应和投资效应得到了进一步放大。在这种模式下,培训不再是单个企业的事情,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的共同需求,从而形成了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培训作为福利和投资的双重属性,在不同的场景下会有不同的体现,但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键在于企业如何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培训的福利属性,尊重员工的成长需求,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让员工在培训中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重视,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注重培训的投资回报,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将培训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相结合,确保培训能够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在煤矿、化工、石油等这些特殊行业,培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这些行业往往具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这些行业中,培训不仅是员工的福利,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投资。企业必须将培训放在战略高度来对待,不断加大培训投入,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让培训真正成为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的助推器。 总之,培训既是福利也是投资,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企业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好的培训,对员工来说是 “现在的福利” 和 “未来的保障”,对企业来说是 “当下的投入” 和 “长远的收益”。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培训模式,让培训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