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回复: 2

如何去挖掘与 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创造力是激发孩子潜能、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也是实现个人成长与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去挖掘与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听听专家和家长的建议吧。
如何去挖掘与 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res01_attpic_brief.jpg

邰怡明 绘图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养育新观察”系列直播由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主办。

崔先生 地铁工作人员 儿子10岁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自由创作空间


身为家长,我深知挖掘与发展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性,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我认为,挖掘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并非一蹴而就,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探索和尝试中不断激发潜能。

我的孩子从小就对绘画充满热情,家里的墙壁常常成为他肆意挥洒创意的“画布”。起初,看到洁白的墙面被涂画得乱七八糟,我心里难免有些不悦,但很快意识到这是他表达内心世界、释放创造力的独特方式。于是,我为他准备了专门的画板和画具,给他创造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

当孩子完成一件作品时,无论好坏,我都会给予真诚的赞美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创意得到了认可。这种积极的反馈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也让他更有勇气去尝试新的创作。还有一次,孩子用积木搭奇怪建筑,说这是未来城市,我夸他想法妙,还和他讨论改进,此后他更爱搞创意搭建,创造力不断释放。

此外,还要加强引导。在日常交流中,我注重鼓励孩子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并和他一起探讨答案。有一次,孩子问我:“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我没有直接给出科学解释,而是引导他自己思考,和他一起查阅资料、做小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主动探索和思考,创造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程先生 电脑程序员 女儿7岁
利用生活元素启发孩子大胆想象

我家孩子喜欢绘画,但是她只会临摹绘本上的卡通形象,让她稍作变化就显得手足无措,创意不足,在写作文方面也出现相似的情况。我觉得创造力对孩子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家长需要找到适当的方法,引导她去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我查阅了很多美术方面的入门书籍,也咨询了人工智能工具,制定了一套由浅入深的方案。我先拿来废旧布料、瓶盖、吸管等零散材料,让孩子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任何想做的东西,没有正确答案。她开始有点不知从何下手,我就启发她“你觉得这个瓶盖像什么?”“吸管如果连接起来会怎么样?”女儿用这些材料拼出一座歪歪扭扭的“房子”,把瓶盖作为圆形窗户,用吸管拼插出房前的小桥,还给“房子”搭上废布,免得下雨进水。我适时表扬了她的想法,她很高兴。

之后我带她出去,边走边随手指着路边看到的一切,鼓励她大胆创作短句,慢慢地发展成一段话、一篇短文,回家后再记录下来,愿意续写就续,不愿意就放着。周末,我设置了家庭发明日,全家齐上阵,用旧物改造家具,比如用矿泉水瓶和LED灯串成“星空灯”等。

在我的引导下,女儿的思路逐渐打开,有时想法过于离奇我也不急于否定,只是启发她重新设想,一点一点带动她去思考。三个月后,家里的“创作角”贴满女儿的作品:用纸巾筒和纽扣做的“望远镜”,外星人大战恐龙、植物与小熊一起种太阳等创意画,还有她首次获得老师五星好评的作文。孩子的创造力不是命令出来的,而是通过启发而萌生的,让孩子自由生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时女士 公司行政助理 女儿 11岁
留出“空白时间” 允许孩子天马行空

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独立自信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然而,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压力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如何鼓励孩子成为他自己,是一个需要家长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而且创造力是需要家长时常提醒自己和孩子注意的事情,从家庭宽松的氛围,到家里的各种玩具,以及孩子的兴趣班,都需要家长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孩子小的时候我会带孩子尝试各种兴趣班,有的她会坚持,有的就三分钟热度,我也不批评她,对她喜欢的事情,孩子专注力就会很高。比如孩子的乐高,孩子爸爸给她买了一套乐高玩具,刚开始我陪着孩子一起按照说明书拼装,后来孩子就自己瞎玩,总能给我惊喜,有时候是个长颈鹿,有时候是城堡……拼乐高期间也是很安静,我也不打扰。

孩子稍微大点了,平时作业内容比较多,尽管如此我也会每天给孩子留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有时候会做一顿想做的饭,有时候做一个科学实验,有时是画一幅画……半个小时的时间完全由孩子做主。

有时候,一件事情我和爸爸给出了合理建议,孩子也不听,坚持自己的,我跟她爸也会让步,最后失败可想而知,但这时候我们也不会打击孩子,埋怨她不听话,其实创造力往往藏在孩子“不听话”的瞬间,关键是我们是否看得见,孩子自己走出来的路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 夏静

塑造开放的环境,与孩子一起体验成长

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焦点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对知识的学习,关注其每一科成绩,那么精力或者说重点就不会放在跟孩子一起去探索世界的过程中。

举个例子。看到白云,家长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回答是“白云”,答案是单一的。其实家长可以换一种询问方式,比如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把白云、小汽车和巧克力这三种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串编成一个故事,或者用一句话联系起来,”孩子的回答可能会给家长很多惊喜。

在日常教育中,家长的关注点在哪里,孩子的走向、导向就可能会在这个地方。有时候孩子会有不同的想法,但家长往往觉得这种行为不对,甚至去打击、打压,这样会压制孩子的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力的培养是一种保护和激发,因为我们先天有知,也会在儿童早期表现出来,所以应该抓住创造的小火苗,把它保护起来,采取各种方式让它发展得更好。

怎么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塑造开放的环境。其实家长也需要有创造力,这种环境指的是家长要具有多元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襟,允许孩子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允许当你想跟孩子探讨知识性的学习时,他却跟你天马行空说其他的事。家长如果没有这样的胸襟,就谈不上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当孩子没有违背道德底线,也没有破坏共同建立并且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他应该是自由的,这才是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就像白云、小汽车、巧克力的例子,它其实是在引导孩子可以有很多创意,可以有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生活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时候,那才有吸引力,才具有一种探索的愿望。如果生活让人觉得一眼望得到头,如果知识都是固化的,还有什么样的意义?

所以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的创造力水平的时候会设置很多指标,比如说给孩子一个砖头,或者画了一个砖头,请孩子在一分钟说出砖头的不同用法,看看回答的多样性。家长要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天马行空的回答也没有关系,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多元化的答案来自于经验。比如说一块砖头可以用来砌墙,可以用来垫桌子,还可以用来压纸,用来搭漂亮的城堡,这些回答可能是孩子与父母一起体验的,也可能是孩子在生活中自己发现的。

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第一个关键词在于开放。第二个关键词在于体验,家长跟孩子一起去体验生活,体验丰富的人类文明,在体验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有经验,然后在开放包容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多地去联想、去灵活运用。

本报记者 任洁 周美玉 杨琳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