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共享”理念贯穿职工之家建设、服务、管理全过程
《山东工人报》(2025年08月08日 第A1版)
本报讯 (通讯员 孙鹏 刘玥)2024年以来,烟台市总工会创新建设五型“共享职工之家”,通过科学选址布局、精准匹配服务、强化管理保障,以“共享”理念贯穿职工之家建设、服务、管理全过程,有效破解“小三级”工会阵地服务短板,大大延伸了工会服务触角,全面激发“小三级”工会整体活力,打造了可复制推广的“基层工会阵地赋能”经验。7月14日,该经验入选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建设布局上,坚持科学调研、实用为先。烟台市总工会组建16个专项调研队,首先对全市职工之家重点分布区域深入考察,精准确定了五种覆盖不同区域、服务不同群体的“共享职工之家”建设类型。园区型:发挥市重点产业链相关园区及骨干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商圈型:侧重于服务楼宇商圈区域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商家、顾客等群体;镇街型:以镇街总工会为主体,面向镇办企业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助力镇域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社区型:依托或联合社区、居民区等基层党群阵地,资源下沉服务周边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流动型:结合“惠工快车”一线服务模式及已建工会驿站等,重点为周期性强的重点项目及流动性较大的职工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
服务供给上,坚持按需匹配、精准为本。服务标准化——出台《关于在全市建设“党建+”五型共享职工之家的实施意见》,制定并落实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服务指南,根据面积量化规定功能区数量,确保服务规范、质量可控。服务数智化——“一码通行,一网通办”,深度对接 “齐鲁工惠”“职工之家”APP等网上工作平台,畅通建会入会通道。职工通过线上认证可享受免费或普惠价的各项服务。同时设置线上反馈渠道,动态获取阵地服务人次、职工评价等数据,进而对服务进行精准优化。服务差异化——广泛收集拟建区域职工的真实意见诉求,结合阵地类型定位,形成固定项目与选配项目相结合的“6+X”模式,即配备工会驿站、文体活动场等六项必设功能区,同时差异化指导设置选配项目,如芝罘区万达商圈共享职工之家“外卖小哥4S店”、莱阳市预制菜产业工会共享职工之家“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等,确保服务项目职工真正需要、基层工会真正能够提供。
管理保障上,坚持开门办会、共享为要。一是阵地共用。将共享职工之家嵌入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布局,联合举办 “双报到” “惠工大集” “工匠夜校”等融合式活动360余场次;积极链接工人文化宫、职工疗养院、职工书屋、法律服务站等工会阵地资源,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同行业或上下游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工会共享阵地服务链,辐射服务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需求单位5000余家,每年提供阵地支持3000余次。二是经费共投。建立“基层投入+上级补助”机制,鼓励引导基层工会积极投入建设;市总工会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在确保共享职工之家使用效果的基础上,根据规模、服务项目数量、覆盖职工人数进行综合评定。三是人员共管。全市共享职工之家采用 “基层工会干部+工会社会工作者+职工志愿者”日常管理模式,探索建立 “工会时间银行”等积分制管理机制,鼓励职工参与工会工作、提供服务,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充实管理队伍等,切实缓解了 “小三级”工会人手不足困境。四是品牌共创。组织来自基层一线职工、企业工会主席和高校老师组成评审组,对共享职工之家实地考察评价;组织观摩共享建设经验,对接共创品牌,推动实现 “建好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目前,烟台市已建共享职工之家100多家,可覆盖职工50万余人,形成 “十五分钟服务圈”。依托共享职工之家建设,大大提升了 “小三级”工会有效覆盖,激发了 “小三级”工会组织活力,提升了 “小三级”工会服务效能。带动成立新建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5个,基层工会46个;催生了烟台总部经济基地工会联合会 “1+N”工会服务专员联系制度、龙口市龙港街道总工会 “双创六融”等品牌工作法,实现 “一家一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