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回复: 0

培训文化的缺失的后果,你知道吗?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在宏业化工有限公司车间工作了八年的朋友张爱良跟我吐槽,公司的培训总让人提不起劲。大家觉得培训内容老套、形式枯燥,学了也用不上,还总占用工作时间影响进度,打心底里不愿参与 —— 这背后,正是企业培训文化严重缺失的直接表现。每次组织培训,都得靠行政命令和车间主任反复催促,员工才不情不愿地挪动脚步,毕竟领导发了话没人敢公然违抗,可到了现场也全然不见学习的样子。就拿每月一次的常规安全培训来说,通知下发后各车间得挨个点名催促,员工才放下手头活往培训室走。张爱良说,培训室里前排座位没人愿坐,大家都扎堆往后挤,有人抱臂发呆对内容充耳不闻,有人静音刷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还有人耷拉着脑袋昏昏欲睡。偶尔讲师提问,底下要么鸦雀无声,要么只有几人有气无力地应和,毫无互动氛围。​
上周针对新投产的精细化工生产线操作流程的培训,张爱良也在其中,这种状况更为明显。生产部提前三天就下发通知,明确要求相关岗位员工必须参加。领导的命令摆在那儿,没人敢不来,可员工们内心对培训的抵触显而易见。培训过程中,讲师拿着流程图仔细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底下员工却大多心不在焉:两个老员工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说的全是和培训无关的家长里短;一个年轻员工表面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仔细一看根本不是记培训内容,而是在涂鸦。​
宏业化工这种员工培训积极性不高、被要求参加后也不好好学的现象,根源正在于企业培训文化的严重缺失。从管理层来看,他们更看重眼前的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将培训视为走形式,觉得是浪费时间和资源。安排工作时总把生产放在第一位,培训时间常被随意占用,这让员工也觉得培训不重要,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加上管理层自身很少参与培训,起不到表率作用,员工便有了敷衍了事的理由。​
受这种缺失的培训文化影响,员工自身也形成了认知偏差。很多人觉得在岗位干了多年,经验早已足够,没必要再学新东西,视培训为多余负担。还有人认为培训内容和实际工作脱节,学了用不上,不如多干点活实在。再加上培训往往安排在工作时间,会影响手头进度,员工难免有抵触情绪,参加时自然不会认真对待。​
而培训机制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培训文化的缺失,也让员工积极性难以提升。培训内容常年不变,翻来覆去都是老掉牙的知识,完全跟不上企业发展和技术更新的步伐;形式也很单一,总是讲师在上面讲、员工在下面听,枯燥乏味得吸引不了注意力。更关键的是,培训效果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晋升加薪没什么关系,学与不学、学好学坏对自身利益都没影响,员工自然没了学习动力,反正去了也是混时间,何必费力气认真学。​
培训文化的缺失危害深远。员工技能停滞不前,新设备、新工艺难以发挥最大效能,生产效率始终在低位徘徊。更值得警惕的是,化工行业对操作规范要求极高,因培训不足导致的违规操作隐患,像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生产安全,长此以往,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根基都会受到动摇。​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从培育良好的培训文化入手。企业管理层要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培训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发展战略,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培训不受生产任务随意干扰。同时,管理层要带头参加培训,用实际行动传递培训的重要性。​
对员工则要加强引导,让他们明白培训不仅是企业要求,更是提升自身技能、增加职业竞争力的机会。可以通过优秀员工分享会等形式,让那些通过培训受益的员工讲述经历,激发其他人的学习热情。​
在培训机制上,要进行改革创新。培训前多和员工沟通,了解实际需求,据此制定内容,让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丰富形式,多采用案例分析、现场实操、小组讨论等员工感兴趣的方式,提高参与度。此外,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和激励机制,把培训成绩和绩效考核、晋升、奖金等挂钩,让员工觉得培训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主动认真地参与其中。​
培育良好的培训文化非一蹴而就,需要企业上下共同努力。只有让员工从心里认可培训,主动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发挥培训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