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个性化成长路线图”让新入职大学生成长不迷茫
8月8日清晨7:50分,川煤集团达竹机制公司大修车间中部槽再制造班组班前会上,23岁的新入职大学生曾泛海正低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班长王少俊指着黑板上的当日任务安排:“小曾,今天你的重点是跟着周师傅学习再制造重型中部槽的无损检测,记得对照你的‘明白卡’上的操作要点来。” 曾泛海用力点头,口袋里那张边角有些磨损的“成长任务明白卡”仿佛在轻轻发烫。这是他来到中部槽再制造班组的第92天。 班组 “路线图”:跟着班组节奏步步进阶“刚进班组时,看着车间一件件重量达1吨的废旧煤机中部槽部件,我都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 曾泛海回忆道。他手里的班组定制版“成长路线图”,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注着在班组的成长节点。入职第一周的“黄色适应期”,任务简单直接:“再制造不是修旧利废,而是让废旧煤机装备重新获得生命”“认识班组6名成员”“熟悉车间安全通道位置”“牢记3条核心安全守则”。 曾泛海至今记得入职第三天的 “小插曲”。他在搬运一块时,没注意脚下的防滑垫,差点滑倒。班长王少俊没批评他,而是拉着他对照路线图上的“安全细节清单”,逐条讲解车间里“不起眼”的安全隐患:“你看这笨重的中部槽放在黄色警戒线,超过线外20厘米就可能影响叉车通行;还有这墙角的应急照明按钮,必须在5秒内找到……” 如今,这些细节已深深印在曾泛海脑海里,路线图上“安全考核达标”那一项,早已被他用红笔打了个大大的勾。 进入“绿色提升期”,路线图上的任务开始与班组的生产节奏深度绑定。每周一、三、五,曾泛海跟着班组里的技术骨干学习实操技能;周二和周四的下午,则参加班组组织的“技术微课堂”,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讲解修复案例。“上周三,车间刚好接到一批小河嘴煤矿99块中部槽的修复任务,我跟着师傅们从冲洗到抛丸再到焊接等工序制定修复方案,完整走了一遍流程,这比在书本上学到的生动多了。” 曾泛海指着路线图上“参与再制造中部槽完整修复项目”的标注,脸上满是成就感。 班组“明白卡”:贴着班组实际的成长刻度在中部槽再制造的工具柜旁,新入职大学生邹清丞的“明白卡”被整齐地贴在柜门内侧。这张班组特制的卡片上,除了常规的技能目标,还多了不少带着“班组特色”的内容。比如“每周至少向老师傅请教1个技术问题”“每月参与1次班组技术攻关会并发言”。 邹清丞是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煤机部件的激光熔覆焊接技术时,总掌握不好熔覆层的厚度。他的“明白卡”上,师傅赵毅用红笔写着“熔覆层厚度误差不能超过1.5毫米”。 为了让他更好地理解,赵毅还在卡片背面画了个简易的操作手势图。 “班组的明白卡特别接地气”。邹清丞笑着说。卡片上甚至有“学会班组常用的两句‘行话’” 这样的小任务。邹清丞解释说,“比如师傅们说给中部槽洗个澡,就是指冲洗废旧中部槽上的煤灰,说进行‘手术’前准备,就是要对废旧中部槽磨损部分划线、气割、打磨”。刚开始还听不懂,闹了不少笑话,现在我也能随口说出这些‘行话’了。” 在最近一次班组技能小测验中邹清丞的激光熔覆焊接操作评分达到了95分,超过了“明白卡”上“试用期 85分”的目标。 班组里的成长印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立柱油缸再制造班组的公告栏上,贴着一张“新员工成长积分榜”,这是班组为新入职大学生特设的激励机制。每完成“路线图”上的一个阶段目标,或在“明白卡”的某项任务中表现突出,就能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可作为年度评优树先重要依据。 新入职大学生王钰的名字后面,积分已经积累到了120分。他最得意的一次得分,来自参与班组的一项小革新。在立柱油缸除锈悬吊工装一直沿用单根抛丸,效率不高。王钰在“明白卡”的“创新建议栏”里写下了自己的想法:“能否试试用一个直径为1.6米圆盘,加焊接6-8根圆钢,在抛丸时即可实现一次性抛丸6-8根?”班长和老师傅们讨论后,决定让他牵头试试。经过实验,新方法让打磨效率提升了60%,王钰因此获得了30分的奖励,他的建议也被写进了班组新版的“明白卡”中。 “在班组里,我们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 王钰深有感触地说。在今年4月2日晚上20时左右,金刚煤矿综掘机回转油缸突发故障,导致生产被迫中断,接到紧急抢修任务后周明主动请缨,跟着老师傅们连续奋战近8小时。任务完成后,班长在他的“路线图”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评语:“能吃苦,敢担当,此同志必将成为公司煤机装备再制造‘领跑人’” 夕阳西下,大修车间渐渐安静下来。曾泛海正在整理今天的检测记录,邹清丞在擦拭他常用的激光熔覆设备,王钰在和老师傅们讨论着明天的工作安排。车间那张大大的班组“成长路线图” 在夕阳透过窗户的映射下格外清晰,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每个新入职大学生的成长节点。 “车间班组才是是培育人才最直接的土壤。班组的‘路线图’跟着生产节奏走,‘明白卡’贴着实际操作来,才能让这些年轻大学生真正在班组里扎下根、长成材。”该公司经理在该车间进行安全检查路过班组时,看着这一幕幕,欣慰地说。 晚风从车间窗户吹进来,带着机油和金属的混合气息,仿佛在诉说着这些年轻身影与班组共同成长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