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石化电石厂新建环氧乙烷装置现场,时常可以看到14名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身影围着一位师傅请教问题——这14名职场“新兵”是清一色的00后大专生,被他们团团簇拥着的师傅,则是有着20年基层经验的班长、80后党员标兵赵宁。这支“老带新”的队伍,成为工厂新项目建设和开车过程中的一道特别风景线。
2023年,赵宁接到调任新建环氧乙烷装置班长的任务,主要负责对“00后”进行传帮带。这些年轻人有理论基础,但实操经验为零,而且个个有想法,总追着问“为什么不能换种操作方式”,甚至有人开会时还偷偷用手机查资料,以“反驳”师傅的经验。
“带青工队伍,首先得懂年轻人的心,懂他们的‘语言’。”赵宁没拿“班长架子”,反倒像个操心的老大哥。今年4月,14名新员工要赴长春参加制冷培训,这是上岗前的关键一关。赵宁没急着定规矩,而是开了场“吐槽会”。“理论太枯燥,记不住”“实操怕出错,不敢上手”……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赵宁默默记下,第一时间调整学习计划,积极协调培训机构加练实操,让每个人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有个爱刷短视频的小伙子提议:“班长,咱们拍操作流程发群里吧,碎片时间能看。”赵宁立刻点头:“好啊,你来当导演,我当‘男一号’!”一周后,14名00后全员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小王说:“宁哥,以前觉得你老派,现在才知道你是真懂我们。”
新装置建设初期,错综复杂的管线像迷宫,晦涩枯燥的工艺流程如天书。赵宁琢磨出“3+5”工作模式:每天3小时带大家在现场“捋管线”,从反应器到吸收塔,他拿着图纸蹲在地上画走向,用身体语言演示物料流动;剩下5小时开“课堂闯关”,把复杂的工艺流程拆成“动画剧本”,设计了多个抢答点,谁能最快说出每个节点的参数,就能赢一瓶冰镇可乐。大家在玩中学,一个个不亦乐乎:“宁哥的课像打游戏,通关超有成就感!”
项目进入试车准备期,赵宁又切换成“5+3”模式:每天5小时扎在现场,带着年轻人拿着手电筒爬管廊、钻设备,全面排查设计漏项、施工质量隐患等,3小时回班组复盘,进行反刍式培训。有次DCS系统联动调试,小陈发现一个参数报警逻辑和规程不符,小声跟赵宁说:“宁哥,可能是写错了。”赵宁立刻与仪表技术人员一起核对,果然是设计资料描述有误。“别怕提问题,咱们带头较真,才能守住安全底线。”看着这群年轻人一天天成长进步,赵宁心里欢喜不已:“年轻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把这股劲引到正途,就是最棒的战斗力。”
开车前的“三查四定”是场硬仗。赵宁把小组会开在了装置现场,领着14名年轻人立下“军令状”:隐患不除,绝不收兵!他们拿着红笔在流程图上圈重点,对着操作卡逐字逐句抠细节,瞪大眼睛在现场“挑毛病”。100天里,他们累计梳理出116条问题,从管线支架松动到仪表校准偏差,每条都盯着整改到位;在开停车操作卡检查中,这支“老带新”队伍又排查出98条潜在隐患,小到一个阀门标识错误,大到安全联锁逻辑缺陷,全没逃过他们的“火眼金睛”。
当隐患全部“清零”,赵宁带队在装置前合影,14个年轻人把他围在中间,大家的笑容格外灿烂。“党建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老党员把经验传给新青年,是年轻人用创新反哺团队”,在赵宁心中,最骄傲的不是自己的劳动模范奖章,而是看着这群00后在党旗下成长,从“新兵连”变成了守护装置安全的“尖刀班”。(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通讯员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