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引导更多资源向“绿”集聚
董希淼《人民日报》(2025年08月11日 第 18 版)
近日,财税、金融领域晒出半年成绩单,含“绿”量亮眼:2021年至今年6月,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绿色税种实现税收收入2.5万亿元,推动绿色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减税降费1.5万亿元;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经突破40万亿元,达到42.3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4%,位居全球第一。含“绿”量背后是政策的含“金”量。党的十八大以来,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双轮驱动、协同发力,有力促进了绿色发展。 财税政策做好“加减法”,通过有效引导市场供给和需求、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预期来支持绿色发展。一方面,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可再生能源、节能设备、清洁技术等领域投资风险,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绿色投资与研发。另一方面,通过税收手段,如征收燃油税、资源税等提高污染性、高能耗产品和行为的成本,抑制其生产和消费。同时,政府还通过直接投资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增加公共品供给;通过制定绿色采购政策,提高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稳定需求。 金融政策担当“加速器”,加快让资金从高污染、高排放领域向环境友好、低碳可持续的产业和项目转移,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绿色金融确定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首个构建较为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走在世界前列。绿色金融发展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环保、节能、减排等领域技术进步,进而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让更多资源要素向“绿”集聚,还要形成更强的政策合力。财税、金融政策加强融合、相互促进,比如对开展绿色金融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探索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绿色项目提供增信。金融领域也应全面发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腿”走路,加快推进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碳交易等直接融资市场建设,并出台政策支持绿色发展的债券、保险、基金、投行、租赁等新型融资方式灵活组合应用。 当然财税、金融政策增“绿”效能的更好发挥,还有赖于与产业、区域、环保等政策协同配合。拓宽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为民间资本参与绿色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法律保障;加快生态领域立法,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保障投资者权益……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全方位推进,必将为财税金融政策加力优化向“绿”而行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为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