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回复: 0

中铁山桥能源动力分公司职工自己动手改造老车间—— 45天“变形记”:从油渍车间到“幸福驿站”

发表于 昨天 18: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朱润胜 通讯员董海岩

“以前周末回家还得带着油汗的工作服,现在休息室有了洗衣机、制冰机,下班后衣服一洗,再来杯冰水,瞬间满血复活。这可是咱们自己动手打造的‘家’,心里别提多自豪了。”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山桥)能源动力分公司的一线职工韩兴,谈起“职工小家”的蜕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短短45天,一个曾经油渍斑驳、设备杂乱的老车间,在职工们的巧手改造下,摇身一变成为了功能齐全、温馨舒适的“职工小家”。这场由职工自主设计、亲手实践的“变形记”,不仅让工作环境焕然一新,更成为赋能生产、激发创新的“幸福驿站”。

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中铁山桥能源动力分公司锚定好环境孕育好产品的发展理念,从环境焕新破题开启改造之路。没有外包队伍,职工们就当主力军,他们白天坚守生产岗位,晚上化身“装修工”,亲手铺设1100平方米墙体板,有效阻隔温差,优化干燥度,让维修区域实现无尘化作业。

休息区同步升级成“暖心驿站”,通风设施吹散闷热,热饮机随时供应暖茶,制冰机带来夏日清凉,洗衣机解决工装清洁难题……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被彻底打通,“家”的温暖看得见、摸得着。

改造不只扮靓“面子”,更要做实“里子”。“职工小家”里,产业工人理论学习角的书籍整齐排列,电子屏滚动更新学习内容,专属桌椅宽敞舒适。线上+线下的学习矩阵让充电随时可行,“三会一课”、学习小组活动有了新阵地,理论武装与生产实践在这里碰撞出火花,职工比、学、赶、帮、超的热情愈发高涨。

“职工小家”更是提质增效的“攻坚枢纽”。该分公司重新规划作业流水线,优化电机维修各工序路径,让生产效率持续攀升;新购置的电机短路测试仪、测振仪等智能装备,推动故障分析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破解了人工检测判断不准、响应滞后的痛点。如今,维修耗时缩短50%、备件成本降低30%,实现质量与效益双提升。

立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的要求,该分公司为“职工小家”注入“创新微阵地”基因。这里成了职工小改小革的“试验田”与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常态化开展小改小革课题交流、合理化建议征集,聚焦生产困点难点组织专题研讨,让创新思路落地见效;PLC编程专项培训持续开展,鼓励职工将多元编程思维融入实践,催生出一个个创新性解决方案。

45天的汗水与智慧,换来的是“休憩有品质、学习有阵地、生产有支撑、创新有舞台”的职工“幸福驿站”。该分公司以“小家”筑梦,以实干兴企,生动诠释了产改赋能职工的深刻内涵,汇聚起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合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