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回复: 0

【助力写作】真正的写作高手,都这样读书!

发表于 2025-8-13 08:14: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胡康平  南方人物周刊

“我很难相信那些很少阅读或根本不读的人竟然也打算写作,并且期望别人喜欢他们的著作。但我知道确有这种人。”在谈论写作时,《肖申克的救赎》作者斯蒂芬·金毫不忌讳地说道。

如今,阅读写作生态已然变化,但斯蒂芬·金笔下的“这种人”,似乎依然存在:

他们乐于写作,却疏于阅读,最终困于贫乏。

就连作家阿来身边,也不乏一些有才华的作家,写着写着,就销声匿迹了:“这可能跟不注意补充自己,有很大关系。”

01

其实,对于写作者来说,阅读是重要的创作核心,在职业的写作训练中,阅读早已纳入其中:

曾有职业作家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艺术硕士及写作学位时,第一学年的任务,就是阅读名著。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训练新记者时,也会找出那些经典作品,让他们反复阅读。

“你读得越多,下笔或者敲键盘时才越不会显得像个傻瓜。”斯蒂芬·金说,“阅读会持续告诉你,什么是陈腔滥调,什么会令人耳目一新,怎么写算是言之有物或者死气沉沉。”

02

但很多人明明读了很多书,下笔时还是一片空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关键在于,用错了阅读方法。

能否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从来不在于你读了多少,而在于你读懂了多少。

如果你只是毫不费脑地翻阅,合上书本时,全然忘记自己读过什么,那即便读得再多,也很难妙笔生花。就像作家毕飞宇说的:“人家好在哪你都看不出来,你自己反而能写好,这是说不通的。”

反观那些写作高手,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阅读方法,能透过文字表面,读懂其中的写作技法,然后化为己用。

比如南派三叔读金庸时,并不仅沉溺于故事情节,他早就开始“琢磨多少字内这个人物说了几句话,这些话指向哪个情节点,为什么要这么写”。等把金庸的小说拆得只剩一个骨架时,他再把自己的故事情节往里边塞。

再比如王天挺读《被仰望与被遗忘》时,几乎把盖伊·特立斯的《纽约:被忽视之城》背了出来,对它的语感、组织材料的方式都了然如胸,最终才有了轰动一时的《北京零点后》。

所以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普通读者或许只能读懂表面的情节,而掌握了正确阅读方法的人,却可以透过文字,看到骨骼和肌理——书是如何构建的、角色怎样被激发和引导、故事高潮又是如何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