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回复: 0

云南文山:新兴产业起势 传统产业蝶变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铝水奔涌在园区、八角飘香在山野、三七远销海内外……地处滇东南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文山州”),是“中国三七之乡”,三七全产业链产值超400亿元;绿色铝综合产值则达到833.09亿元。

立秋时节,科技日报记者再次来到这片以珍贵药材三七、绿色铝业为标签的土地。文山州科技局规划与发展科科长付志文告诉记者:“‘钱袋子’的持续加码,为区域科技创新注入了源头活水。”

从实验室到产业园,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十四五”以来,由科技创新引发的深刻变革,让文山州成为“新兴产业起势、传统产业蝶变”的边疆生态经济走廊。

近年来,通过落实研发投入和区域奖补政策,文山州全社会研发投入连续两年站稳14亿元高位。2023年,全州研发经费投入达14.1亿元,较2020年增长135%。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研发经费投入上报数已达20.4亿元,同比增长3.2%。

真金白银投入的背后,是1598万元奖补资金精准流向企业。此举不仅激活了经营主体的创新热情,更让“真投入、愿研发”成为文山创新企业的新风尚。

在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等一座座园区,各类主体茁壮成长,让文山的创新生态愈发繁茂。

“目前,文山州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已达66家,较‘十三五’末增长200%;云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24家,增长52%。按照规划,2025年这两个数字将分别达到76家和430家。”文山州科技局局长韦元光介绍,这些企业不仅是研发投入的主力军,更成为技术突破的先锋。

在位于砚山县的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企业打破世界超大型槽体纪录,实现全国铝行业电解一体化铜炭复合阴极电解槽全工段化生产应用,摘得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文山市马塘工业园区,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首创国内铝灰处置生产线,为电解铝行业铝灰综合利用树立标杆;在富宁县绿色水电铝材示范园区,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建成全省首个5G智慧工厂,年节电9000万千瓦时,阳极铸造品质提升15%……一家家企业的技术跃迁,正汇聚成产业升级的新动能。

“创新平台的搭建,让‘产学研用’有了实体载体。”韦元光说,文山州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已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星创天地6个、众创空间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还有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

依托云南绿色铝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文山铝业有限公司建起实验室分中心,让前沿研究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这些平台就像一个个‘创新磁场’,吸引着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智慧在这里碰撞,推动产业与技术协同向前。”文山州发展改革委规划科科长罗璨认为。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引擎,文山州通过“兴文英才”计划、“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等政策,织密了一张引才、育才、用才的网络。文山州科技局四级调研员金勇介绍:“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建成省州院士专家工作站112个,29人入选省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36人被评为州级科技创新人才,还培育出6个产业技术创新攻关团队。”

此外,1356名省级科技特派员、1404名“三区”科技人才,以及6个省级、2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团,活跃在壮乡大地;13名科技副总进驻企业一线,为产业提升“把脉开方”,让智力资源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科技成果的“落地生根”,体现在文山产业发展的实效上。在文山州“四大重点产业”领域,成果转化新篇章持续续写:三七产业选育出4个新品种,建成全国最大三七种质资源基地;文山州农科院的“文陆稻4号”和“文麦14号”走出国门,入选“中国—孟加拉国”国际合作农业品种;富宁县建成数字八角产业智慧化服务平台,铁皮石斛种植关键技术得到示范应用。

“从铝业的绿色转型到农业的‘种源突破’,从传统作物的数字化升级到粮食作物的国际合作,科技创新正让文山州的产业规模不断拓展新边界。”韦元光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