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工网讯 智慧建造在建筑中是如何运用的?怎样构建智能化系统进行工地实时数据监测?日前,中建六局六建公司联合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智慧建造学院把沉浸式“工地课堂”,搬进在建中的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施工现场。通过企业选拔的7名工匠讲师,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现场授课,不但为学生提供书本以外的实用技能知识,更为企业吸纳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机遇。 积极落实产改工作,中建六局六建公司以“校企协同培育、深化产教融合”为抓手,通过联合多所高校共同打造“工地课堂”项目。自今年5月项目启动以来,“工地课堂”已累计开展7次授课,吸引各合作高校中的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等各专业学生300余人次参与。 “工地课堂”的工匠讲师平均年龄32岁,均来自该公司项目部工程、技术、安全等一线岗位的专家,他们手握多项专利与工法成果,摒弃传统教学的抽象理论宣讲,采用“三步走深化教学”模式:联合授课解析智能建造技术的“前世今生”,技术演练实操BIM协同平台的“运转密码”,沉浸式体验绿色施工环节的“生态智慧”,让学生在钢筋水泥的“课堂”里,直观感受装配式建筑吊装工艺的精准、智能监测系统运作的高效。 学生在真实施工场景中,既练就了全站仪操作等“看家本领”,又触摸到智慧建造等“未来科技”,实现从“纸上谈兵”到“实战练兵”的跨越。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李同学表示:“在‘工地课堂’亲眼见到BIM模型如何指导施工,课本上的知识一下子‘活’了过来。” 在课堂里学理论,到工地上练技能。这种“教室延伸到工地”的教学场景迁移,成为该公司深化产改、深耕产教融合的生动创新实践。 目前中建六局六建公司已先后与东南大学、东北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开展校企共建活动,并吸纳多名合作院校优秀人才加盟企业技术团队,为企业构建起“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闭环。同时,通过引入高技能人才参与技术攻关,公司已主导编制了3项智能建造核心标准,斩获2项美国LEED金奖及19项国家级BIM大奖,其4个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实现单项目减排52%、工期优化30%,为行业提供一份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施工“标准答案”。 “产改的核心是育人,关键在融合。”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项目部为枢纽,升级“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定向课程开发、双导师带徒等举措,培育更多“懂技术、精管理、善创新”的新时代建筑工匠。 (天津工人报记者李汝斌 见习记者孟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