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回复: 0

正方:新员工主动常被误读,需巧寻平衡破局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现实职场里,新员工积极主动却被老员工误解为“越界抢活”的情况,早已不是新鲜事,几乎成了不少职场新人成长路上的“必经劫” 。
       新员工带着蓬勃的成长渴望踏入职场,就像许可,主动递工具、记参数、整理故障记录,满心都是想多学多做、快速成长。这份积极,本是职场里该被珍视的“活力因子”,可落到老员工眼里,却常变了味。老员工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工作节奏中,形成了自己的“舒适区”,突然有人打破这种平衡,就像平静湖面扔进一块石头,容易激起不安——大家都按部就班,你突然“加速跑”,仿佛在反衬其他人的“懈怠”,这种隐性的对比,很容易让老员工产生“被威胁”“被卷”的心理,进而用“别添乱”“急着表现”的标签去解读新人的主动。更甚者,还会用言语嘲讽、工作孤立等方式,给新员工“泼冷水” 。
       从人性角度看,人本能地会对“异于常态”的行为产生警惕。当大多数老员工习惯了按部就班,甚至带着些“惯性懒散”时,新员工的积极就成了“刺眼的不同” 。就像一群人慢悠悠赶路,突然有个脚步匆匆的人超过,其他人要么会疑惑“他为啥这么急”,要么会觉得“显得我们太闲”,这种心理落差下,误解自然滋生。而且,老员工的经验优势,让他们在团队里有“隐形话语权”,他们的看法很容易影响氛围,新员工一旦被贴上“抢活越界”标签,孤立、排挤的压力便会接踵而至,这对新人的职业信心打击巨大,甚至可能浇灭他们的工作热情。
       但这是否意味着新员工就要放弃主动?当然不是!关键是要找到“主动”与“融入”的平衡点。新员工可以先从“情感联结”入手,和老员工建立良好的共事基础。比如,在主动帮忙前,先观察老员工的工作习惯,用请教的口吻说“师傅,我想多学学,您看我现在能帮您做些什么?” ,把“抢着干”变成“跟着干”,既表达积极,又给足尊重。日常多参与团队的非工作交流, l休息时间分享点小零食、聊聊行业趣事,拉近心理距离,让老员工先从情感上接纳自己,再接受自己的积极。
       成长也可以“悄悄进行” 。利用业余时间恶补基础流程,把技能打磨扎实,工作中遇到机会,用“靠谱的成果”说话。比如,私下把设备知识研究透彻,当老员工遇到难题时,适时提出“我之前了解过类似情况,或许能试试” ,用低调的方式展现能力,既不破坏节奏,又能证明价值。毕竟,职场最终看的是“解决问题的本事”,当新人用实力慢慢赢得认可,那些最初的误解,也会不攻自破。
       新员工的主动不该是“原罪”,老员工的误解也并非不可打破。在这场职场代际与节奏的碰撞里,新人用“尊重+ 低调成长”破局,老员工也该多些包容与引导——毕竟,每个老员工都曾是新人,而职场的活力与进步,本就源于一代又一代“积极者”的接力。让主动成为成长阶梯,而非争议导火索,才是团队共赢的正解 。(国能神东皮带机公司王静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